——四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精神
本報評論員
今年是脫貧攻堅摘帽的交卷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啟之年。我們要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緊盯7149戶、1.53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緊扣“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集中精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下功夫完成剩余減貧任務,科學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確保全市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全面小康。
脫貧攻堅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目標是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我們要緊盯剩余貧困人口,逐一研判、精準分析,量身定制脫貧“清零”計劃,一對一開展幫扶,做到不漏一戶、不少一人。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弱什么強什么”,逐一破解貧困群眾的生活、住房、醫療、養老等保障問題,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將貧困村人居環境干凈整潔、基本養老保險貧困人口全覆蓋等作為目標,細化完善政策措施,壓茬推進落實,努力做到“村村過硬、戶戶過硬”。
要穩步提升“造血”功能。堅持將提升貧困村“自我造血”功能作為根本之策,強化產業帶貧能力,打造一批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和農戶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進扶貧產業提檔升級,將更多群眾嵌入產業鏈條。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打好政策引導、財政注資、資源整合、項目扶持、平臺搭建等“組合拳”,不斷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抓好貧困群眾穩定就業,大力發展社區工廠、扶貧車間,深入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勞務組織化程度,努力實現“掌握一技、就業一人、致富一家”。
要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堅持脫貧“清零”和防止返貧兩手抓,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加大對收入邊緣戶、大病戶、殘疾戶、無勞力戶的幫扶力度,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對已脫貧對象的跟蹤管理,及時掌握返貧苗頭,做到早發現、早預警。建立分析研判機制,常態開展對象識別,及時將新增貧困人口納入幫扶范圍,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深化消費扶貧,強化產銷對接,全力遏制增貧、返貧現象發生,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要接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戰略部署,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本質就是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進步、農村全面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我們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化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明確權屬、落實責任,確保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永續利用。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管理,健全完善社區服務管理功能,做好遷出地土地承包流轉、集體收益分配、惠農補貼發放等工作,確保群眾享有同等的教育、醫療、社保權利。圍繞商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梳理鄉村產業特色、文化底蘊,選擇鄉村振興路徑,采取“一鎮一策”“一村一舉”“一莊一法”,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實施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六大行動,打造“生態優、村莊美、田園綠”的美麗鄉村,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確保社會和諧穩定,逐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