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系列報道之二

見習記者 張珍珍
7月中旬,商洛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院內,工作人員將水泥地鑿開,分條塊栽上一棵棵帶著泥土的櫻花、女貞、紫薇等樹木,昔日硬邦邦的水泥院子立刻變成一個生態停車場。這是我市開展“十萬苗木扮鶴城”綠蔭行動的一個縮影。
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各項指標中,“三綠”指標(即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尤為重要,其中一項不達標,創園工作就會功虧一簣。為了提升中心城市建成區總體綠量和公園綠地半徑服務覆蓋率、道路綠地達標率、林蔭路推廣率、綠視率等創園重點指標,堅決消除黃土裸露、空閑撂荒、綠化盲區及死角死面等問題,我市啟動了“十萬苗木扮鶴城”綠蔭行動。以公園綠化、道路綠化、門戶區綠化、單位(居住區)庭院綠化以及邊角地、待建地綠化整治為重點,大面積實施了增綠補綠工程,增加綠地面積619.6萬平方米,建設景觀林帶8669米,消除了“零綠化”單位。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62%,綠化覆蓋率達到37.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2平方米,創園“三綠”指標超過園林城市標準。
街道門戶成景觀
“如今,走在名人街,綠樹花草環繞著一尊尊文人雕像,文化氣息與自然生態的完美結合,讓人心情愉悅。”今年6月份,看到市區名人街的變化,市民王先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創園工作開展以來,針對市區部分街道綠化率低、綠化苗木品種單一、邊角地沒有充分利用、有綠無景現象,市市政園林管理處和商州區對名人街、北新街、民生路、東環路等道路實施了綠化及人行道提升改造,并打造出櫻花大道、海棠大道等多條精品景觀大道。
“我們在道路綠化上,不僅注重種綠植綠,更注重打造精品景觀,讓市民走在街上仿佛進入公園,移步換景,美景不斷,驚喜連連。”市市政園林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在道路綠化上,他們堅決按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實施,對以前不達標的州城路、江濱路等進行提升改造,拓寬路面,增植綠樹;著力打造綠道、林蔭路,對市區主要道路植綠種綠,補種、修整原有道旁樹木,使市區道路夏有遮陰,冬沐陽光;科學種植,使綠化帶喬、灌、草三種高低不同的植物品類合理搭配,形成群落化的自然林景觀;因地制宜,巧妙設計,在街道兩邊綠化帶里建設精巧別致的街頭小景,使人流連忘返。目前,市區共建成林蔭大道29條,林蔭路推廣率達到70%以上;共栽植各類喬灌木3.58萬株,栽植綠籬、草坪6.2萬平方米,換填種植土11.5萬立方米,喬灌木比率達到96.87%,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5.82%,道路綠地達標率達到76.72%,市區街道形成了有樹有陰、移步換景、步移景動的綠化新格局。
城市的門戶是展示城市品質和形象的第一窗口,對出入口道路和景觀等進行改造提升,可以給外地投資者、游客等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創園過程中,我市大手筆提升“門戶窗口”的顏值,破解中心城區四大門戶景觀標準低、特征少、觀感差等問題。
市城管局投資4500萬元為南大門迎賓大道移栽喬灌木3600株、綠籬草坪1.43萬平方米,高標準地對12.4萬平方米西商二線連接線進行綠化亮化提升,改造提升后的南大門迎賓大道綠樹成蔭,紅花相映,加上道路兩旁的塑膠跑道,這里成了我市門戶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對商洛高新區門戶景觀公園、西門戶區、比亞迪大道至丹江南岸之間濱河綠地(帶狀公園)、商鞅大道東段等城市主要出入口也實施了綠化、亮化、美化、文化“四化”提升,配套實施綠化苗木種植、噴灌系統、景觀亮化,建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實現了城市綠化與城周綠化、防護林地、自然河流的有機銜接。
公園庭院園林化
按照園林城市創建標準,中心城市建成區要達到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為了擴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我市先后改建丹江公園、蓮湖公園、龜山公園、濱江銀杏公園等13座公園,加大公園綠地面積,改造提升景觀,豐富公園內植物群落,增加公園輔助設施;建成靜泉山公園、丹江源濕地公園等4座專類公園;對西苑茗居、文化廣場、群藝廣場等8個原來的小區休閑廣場和街邊廣場進行改造,打造出一批街頭綠蔭廣場,使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以上,讓市民一出門就可以欣賞到綠樹成蔭、風光如畫的城市園林景觀。
改造后的丹江公園,玉蘭、白皮松、叢生石榴,搭配著黃楊、月季和綠茵茵的草坪,一層花朵一層綠,錯落有致,加上掩映在花木叢中白色圓頂的西式建筑,讓人恍如到了歐洲的鄉村。行走在公園里,在炎熱的夏季,也能感受到絲絲清涼。蓮湖公園投資340多萬元,在城墻以南的撂荒地種上樹木,鋪上草皮,使以前裸露在外的黃土地變成了綠地,建起了微地形,使公園環境有了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各單位、社區積極參與到園林城市建設中,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區共創建園林式單位(居住區)94個,其中市自來水公司等單位已成為省級園林式單位。市自來水公司本身綠化基礎不錯,但由于沒有進行統一規劃,院落顯得有些雜亂。據市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張勇介紹,創園工作開展以來,市自來水公司加大資金投入,新增綠地面積3300平方米,綠化率達35%;公司多處進行拆墻透綠,修建鐵藝透視圍墻80多米,種植爬山虎2000多株,實現了建筑墻體綠化;對院內樹種進行更換改造,栽植上更適合綠化的紅葉石楠球,同時種植龍爪槐、桂花、櫻花等喬木及紫薇、木槿、鳶尾花等,整個院落花木繁盛,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市城管局、林業局等20多個單位、小區也實現拆墻透綠或實施棚架綠化,讓綠意充滿庭院;市建筑勘察設計院、財政局等5家單位完成樓頂綠化,建設成了一個個空中花園;有的單位在原本的水泥院落里規劃出花壇或綠化帶,破硬植綠,為院落增添綠色,讓居民生活充滿詩意。通過一系列措施,豐富綠化層次和景觀效果,精心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園林式、花園式單位。
邊角地整治成亮點
處于道路、城區邊角地的綠化改造是創園工作中的難題,這些區域往往大面積黃土裸露,成為市區垃圾和廢棄物堆放點,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為了解決邊角地改造問題,市創園辦轉變工作思路,采取“以綠治臟、以綠治亂、以綠治差”的辦法,在邊角地或是種上樹木花草,或是建成微景觀,既達到綠化效果,又能改善城市衛生環境。江濱路東段商州區民政局門前的邊角地上,原來路面坑洼破損,場地常年堆放著煤炭,車輛亂停亂放,下雨天污水橫流,由于地處城市要道,對城市形象造成極大損害,這種狀況和創園的要求格格不入。創園過程中,商州區城市管理局創新工作思路,修建綠蔭停車場,對5300平方米的硬地進行可植草鋪裝和綠化,形成了綠植、景觀小品等元素豐富的景觀空間和休閑空間,與江濱大道的綠化形成一個整體,不但緩解了“停車難”壓力,還提升了城市整體綠量,徹底改變了這個地段多年來臟亂差的現狀。通過邊角地整治,原來一些黃土路和荒草瘋長、垃圾亂放的區域變成了綠地、街邊小景、生態停車場等,目前城區74塊邊角地、待建地的綠化整治工作全部到位。
通過一年多來的艱苦創建,我市開展的“十萬苗木扮鶴城”綠蔭行動、“零綠化”單位整治以及“以綠治臟、以綠治亂、以綠治差”概念的提出,成了“生態商洛”建設的一個生動實踐樣板,體現出了商洛創園工作的特色和亮點,打造出了獨具商洛特色的創園品牌,得到了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專家的肯定。到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929.76公頃,綠化覆蓋面積達到976.15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68.91公頃,創園三大核心指標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整個中心城市形成了以單位庭院和住宅小區綠化為“點”,以道路綠化為“線”、以街頭綠地和公園廣場綠地為“面”,點上綠色成景、線上綠色成蔭、面上綠色成林的新景致。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品位實現了質的飛躍,“八縱六橫”城市綠化布局和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綠中、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秦嶺南麓生態園林城市正呈現在人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