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劉劍鋒

“ 下湖人”的葉家大院

保安街上的生意人
走出洛源鎮,是洛河的第二鎮——保安鎮,洛河自西向東貫穿全鎮。和洛源鎮的寧靜安閑相比,地控渭華的保安鎮顯得熱鬧了許多,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是男耕女織、持家過日子的好去處。那些因災荒、因生計而遷入的“下湖人”,找到了自己的第二個家園,他們在這里安家落戶,生兒育女,于是,保安便擁有了一種別樣的風情。
老鎮保安
從南到北,稱“保安鎮”者為數不少。廣東省連州市、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湖北省大冶市、湖南省寧遠縣、河南省葉縣、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等都有保安鎮,在陜西省志丹縣也有個保安鎮。
但是,位于洛河上并擁有眾多傳說的,只有洛南的保安鎮。
和洛源鎮寧靜安閑相比,保安鎮多了一些熱鬧和躁動。熱鬧和躁動或許與它的位置有關。
走出洛源,在保安這個地方,其河谷地帶豁然而開,山水之間,平川廓然,田疇縱橫,山水聯手造就的是元扈山、陽虛山、金臺山、書堂山、九焰山、魚龍山與洛河川、蒿坪川、文峪川的“六山夾三川”地貌;且東去縣城,西接洛源,南連商州,北壤渭華,與外面世界的交集比地域封閉的洛源暢通了許多;這里還有為數不少的“下湖人”,帶來了南方別樣的風情。
“六山夾三川”的保安隱藏著一個熱熱鬧鬧的過往。
得從3條古道說起。
《暢志》記載:“(洛南)至周則為武王歸馬地。”這至少告訴我們,洛南在周代的時候就應該有西去長安、北連渭華的道路。
事實上,洛南北連渭華的3條古道,就在保安。
在保安鎮東邊有條文峪河,沿文峪河北上,經瓦子坪,是一條通往華縣的古道;向北經華岔至冢嶺,是另一條進入渭南的古道,往南,越過洛河,進入商州,與商于古道連接;從保安沿洛河經張坪,到洛源鎮,是通往長安城的古道。正因為保安為北控渭華的入山要道、西據入洛源的關口,不僅是木材、藥材等出境運往關中各地的商貿重鎮,而且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史載,秦漢時這里便有了保安古鎮。
因為是個商賈兵家必爭的要鎮,所以,“保安”之名是不是就因為祈求保佑此地平安而來?
保安街距縣城25公里,距上游的洛源鎮20公里。
鎮子北依自秦嶺綿延而下的蒿坪嶺。清人王之球曾經寫過一首《蒿坪嶺》的詩,道出了與保安鎮相依相伴的蒿坪嶺如畫的風景:
橋通流水映林間,水落高松萬仞牽。
人遇窮愁肥轉健,路驚險仄病忘憐。
嶺云半掩嶺邊樹,山雨遙沖原上煙。
東望重嶺凝遠滯,有懷泛酒學逃禪。
保安曾經有個竹林寺院,與華嚴寺、柏峪寺等曾被稱為洛南的“八大寺院”。宋人強至,曾做過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在洛南寫下若干詩文,其中一首《戲書保安寺院壁》,即以戲謔之言來寫這里的竹林寺院:
僧言此寺從唐建,冠蓋無人一到來。
還似長官居僻邑,不逢使者枉行臺。
保安鎮雖小,但是卻不像洛源鎮那樣的安詳、平靜。每遇集日,橫跨于蒿坪河的橋上、橋頭十字,是保安街最熱鬧喧嘩的地方。橋下是嘩嘩的流水,橋上是喧囂的集市,別有一番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