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有良)5月8日,由山陽縣委、縣政府授權,山陽縣網貨供應商聯盟旗下的山陽特產館網絡平臺正式上線運營,特產館網上平臺熱鬧非凡,文字圖片實物,視頻音頻動漫,網絡主播推送,微淘淘寶直播,專門介紹山陽農特產品,核桃、手工掛面、漫川鍋巴、土雞蛋、香椿、土蜂蜜、茶葉、香菇、木耳、柿子、豆腐、魔芋、地軟、五味子、金銀花、土雞、臘肉等山陽山地農產琳瑯滿目。上午10點宣告正式運營,100份開業酬賓的山陽老樹核桃3分鐘內便被數千名提前預約的全國消費者搶購一空。
今年以來,山陽縣啟動了“發現山陽好網貨百村行”活動,工作人員深入18個鎮辦100個村(社區),尋找發現了100件具有市場潛力的農家特色產品,組建了山陽網貨供應商聯盟,籌劃建設100家電商店鋪,全力推廣山陽農特產品,全面實施電商扶貧,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山陽特產館整合了18個鎮辦的熱銷特產,開拓“互聯網+”思維,借助市場力量、政府支持、電商技術,采用“電商平臺+貧困戶+農特產品”的方式,幫助貧困戶通過銷售平臺出售農產品脫貧致富。平臺結束內測正式推出后,將免費加盟有志于扶貧的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微商。開業前三日,特產館還推出預熱秒殺活動,瀏覽量迅速突破5萬,分享平臺人數超過萬人。
為了讓貧困戶熟悉掌握互聯網銷售農副產品運營技術,山陽特產館里設置了貧困戶、貧困戶幫扶人登記表,幫扶貧困戶成為網貨供應人,以貧困戶綠色通道入駐山陽特產館平臺。消費者只需手指輕輕一點,購買貧困群眾的農副產品,就能幫助他們增收。平臺運營商陜西贏正集團將山陽的山地農產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規格、統一售價,同時給貧困戶按比例分成,這種模式既降低了群眾自產農產品賣不出去的風險,又減輕了社會負擔,為貧困群眾致富增收構筑了一條快捷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