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人,是會死而不朽的。晏公逝世后,廣大四川商民十分痛惜,川紳代表傅增湘、胡景伊等14位名流聯名上書中央:“呈大總統請為鹽運使晏安瀾立傳。”中華民國國史館奉總統之令,整理出《鎮安晏海澄先生年譜》傳世,詳述其經國濟民之不朽功績。四川商民紛紛捐資,在樂山縣牛華溪觀音閣山上,精心建起晏公祠堂,進行祭祀。
祠堂,是一個姓氏宗族祭祀共同祖先的場所。亂世中,四川商民竟破例為一名陜西商洛籍官員修祠堂,實為全國罕事。晏公祠竣工于民國十九年(1930),落成碑深情地寫道:“先生歸道山者已十載,而前言在耳固歷歷不忘也!”祠內數十副牌匾楹聯,頌揚著晏安瀾的高風亮節。中堂匾額書“有功于民則祀之”,對聯寫:“此地江山同峴首,使君功德在民生。”
晏安瀾的傳奇一生,對我們今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具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