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影
龍駒寨的酒是以秦嶺的厚重與丹江的靈秀釀制而成的,除了具有關中的純厚外,更有陜南的綿長。
龍駒寨位于秦嶺南麓,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傳說闖王李自成在商洛山屯田養兵時期,心愛的坐騎烏龍馬在丹江邊生下了烏龍駒,人們為了紀念這位不納糧的闖王,便將這個山清水秀的鎮子叫做龍駒寨。傳說歸傳說,這里旖旎的山水風光十分醉人,它面臨丹江,背倚冠山,不但孕育了龍駒人的博大胸懷,也孕育了龍駒人對酒的特殊情愫。
在龍駒寨,酒是最神秘的,別小看那白開水似的液體,卻與普通百姓生活密不可分。酒能消愁解悶,能助興提神,還是通血活絡的藥引子,更為重要的是酒里蘊含著龍駒人酸甜苦辣的生活,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不論貧富貴賤,家家都貯藏著一罐包谷燒陳年老酒,為的是一年到頭足不出戶就有酒喝。無論你走進哪家,不管生疏親密,吃飯是次要的,而酒必不可少,往往主人為顯示自己的釀酒手藝,非要你品兩盅,不要說那酒的香醇,僅主人的那份熱情與好客就讓你早早地醉了。
在山城龍駒寨,無酒不成席無酒不待客。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酒是不能少的,從過事的前三天起,親戚鄰里,朋友同事,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會遠道而來為主人幫忙。只要來幫忙,就是給主人賞臉,見活就干,見飯就吃,見酒就喝,不需要誰來安排料理,主人圖的就是那份熱鬧。從開始到結束前三天后三天,事情早就過完了,而那酒席卻還在延續著,一場場酒喝下來,就有幾個醉漢在村前村后鬧騰,出盡了洋相,留下了笑柄,而主人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如若哪場酒席沒有幾個醉漢,就說明主家沒有把客人招待好。平時若是誰家來個客人,要盛情款待,酒是必不可少的,常常是主人為顯示對客人的尊敬,要在村里請上幾個德高望眾的人來陪酒,相識的不相識的只要坐在一塊,兩盅酒碰下來,大家都是朋友,更無生疏感,稱兄道弟啥掏心窩子的話都能說,再難辦的事都能辦成。即使鬧過糾紛有過什么成見,只要端起酒杯就會和好如初,不再計較。
最愜意的是隆冬時節,飛飛揚揚的雪花飄著,幾個相好的圍在火塘邊,溫一壺老酒,說著知心的話,品著醇香的酒,不知不覺間便醉意朦朧,什么不悅和煩惱都不存在了。
龍駒寨人不但能喝酒,也很會釀酒,不管是包谷、紅薯、柿子、葡萄,都能燒出風格不同的酒來。每到秋冬農閑時節,家家都要燒酒,你隨便走進哪個村子,都有濃郁的酒香在飄逸,如果你不假思索地來到燒酒的木梢前,熱情的主人就會將頭梢酒讓你喝個夠。
在龍駒寨的酒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葡萄酒。
那是在百十年前的暮秋時節的一天早上,位于南陽市郊的一家天主教堂門前,悠揚的鐘聲剛剛響起,住在教堂里的意大利傳教士安西曼先生就早早地出外散步,剛要出門,卻發現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伙子睡在大門口。小伙子衣著破爛,面色蒼白,顯然是幾天未吃東西了。他來到小伙子跟前,搖了搖他的肩膀,還以為是睡著了。其實小伙子并沒有睡著,只是又餓又冷,渾身無一點力氣。這時,他很不情愿地睜開眼睛,發現一位洋人蹴在面前,翻身坐起來后,洋人扶他走進教堂里,讓他吃了東西后,問他是哪里人,來南陽干啥?他將自己的身世說給了那位洋人,沒想到這個從山西洪洞逃荒來的叫花子,被好心的安西曼收留下來,過上了無憂無慮的日子。他就是龍駒寨葡萄酒的創始人華國文。
華國文被安西曼收留后,一邊幫忙料理教堂事務,一邊跟著他學教傳教。慢慢地時間長了,安西曼覺得他是個不錯的徒弟,就將傳教之事委托于華國文,自己只身返回意大利。臨走時,安西曼將自己最心愛的三件寶貝送給了華國文作為留念,這三件寶貝便是照相機、土電影放映機、葡萄酒釀造工藝。 有了這三件寶貝,華國文便不再安心教堂事務,來到西安,白天照相、晚上放土電影掙錢維持生活。沒過多長時間,西安鬧起了戰亂,他無心再呆下去,就翻秦嶺涉丹江步行回南陽教堂。途經龍駒寨時,他被村前村后那一架架紅瑪瑙似的龍眼葡萄所吸引,想起了師傅安西曼送給他的葡萄酒釀造工藝,當即改變主意,在龍駒寨的丹江邊上建起了釀造作坊,開始釀造紅葡萄酒。由于他釀造的葡萄酒色正酒醇味香,一時間行銷幾個省市,南陽、武漢等幾個大教堂都選用了龍駒寨的葡萄酒,在那時就傳頌著“路過龍駒寨,喝酒不用菜”的民謠,這是對龍駒寨葡萄酒的最早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