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參加紅軍
關于1935年2月參加紅軍,劉老說:那是一次難得的好機遇,年成大旱無雨,地方上組織起來到菩薩廟去求雨,安排我與鄰里劉伯謙的兒子打彩旗。一干人涌到廟上,有人說這里距縣城不遠,我倆便放下旗子,朝縣城方向跑去。頭次進鎮安縣城,看見大街道和各色店鋪很新鮮,但奇怪的是街上行人稀少冷冷清清。這時碰到一個人走過來,我便問他:“這街上咋這樣冷清?”那個人說:“紅軍要來了。”我又問:“紅軍是干什么的?”他告訴我:“紅軍是打富濟貧救窮人的。”那時紅軍還沒有進縣城,我倆便留在前街等著看紅軍。到傍晚時分,紅軍不知從哪里進城了。有個紅軍干部拿著紙和筆登記著什么,走到我們面前,他和藹地問起我們的家庭情況。我便回答說:“我家里很窮,父親當長工,母親死了,我住在嬸娘家,上過幾天學,能認得幾個字,現在給人家當放牛娃。”
那個干部動員道:“你愿意參加紅軍嗎?”我又問:“紅軍是干什么的?”“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是工人農民的隊伍。紅軍要推翻黑暗的舊社會,為窮人打天下。”我倆點點頭答應了,那人在紙上記下我們的姓名,領我們到陳先瑞師部參加了紅軍。那年我剛15歲,就跟著部隊下鄖西,歷任師部勤務員、五路游擊師戰士、特務連打旗兵,行軍打仗時扛著紅旗走在隊伍前面。1937年3月在陜北鄜縣加入中國共產黨。
戰斗在鄂陜邊的歲月
劉老的紅軍生涯,同鄂豫陜蘇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工農紅二十五軍于1935年元月8日攻占長征中的第一座縣城——鎮安縣城,發布《為占領鎮安縣告群眾書》。接著,揮師向縣東南,省委在鎮(安)山(陽)邊界店埡子、二里灣設立中共鄂陜特委及鄂陜游擊總司令部,領導陜鄂邊界“鬧紅”斗爭。2月,特委書記郭述申、鄂陜游擊總司令陳先瑞在當地黑龍廟戲樓召開大會,宣布中共鎮安縣委及鎮安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下轄鄂陜第五路、第六路、第七路游擊師,在鎮、柞、山、鄖、旬5縣開展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斗爭。劉老跟著師長孫光下到五路游擊師,在米糧川、二里灣、西溝河一帶建立蘇維埃,開展均地運動。1935年7月2日,蔣介石在給陜西當局電報中驚嘆“徐海東匪……已在袁溝口、牛耳川、米糧川、碾子河、黃土砭一帶完全匪化”。同年7月17日,中共鄂豫陜省委代書記、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在戶縣南村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稱這里為“鎮柞蘇區”。
劉老說,堅持陜南斗爭時,他們跟著陳先瑞同敵人轉大圈子。一次上到人跡罕至的秦嶺,國民黨軍隊還是圍上來了。雪天太冷,凍得我們拉不開槍栓,有的戰友中槍倒下了,病中的政治部主任鄭位三被戰士背著突圍。危急時,英雄的紅軍戰士一人拼命十敵難擋,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斗,我們終于擊潰了敵人,還繳獲到一些槍支彈藥。
當紅二十五軍北上,偶然作成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陜北的先導時,失去省委領導的鄭位三、陳先瑞等,果斷集中留在陜南的數百名紅軍傷病員及地方游擊師骨干,組建起中共陜南特委及紅七十四師,繼續轉戰陜南各地,堅持蘇區斗爭。“西安事變”后,紅七十四師駐防鎮安、柞水兩座縣城,部隊發展到1700多人。1937年全師翻越秦嶺,移駐長安大峪口后,部隊在駐防整訓中,又擴大到2100多人。后來,毛澤東曾表揚鄭位三、陳先端道:“你們保存了2100多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這支紅軍部隊在敵人圍剿中成長壯大的奇跡,源于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也正是劉亞平等革命志士的正確選擇。他們參加紅軍的情節雖然不同,但初心完全一樣,跟著共產黨,為人民打江山。
對紅二十五軍首長,劉老挺熟悉和敬仰陳先瑞將軍。因為在陜南、到延安、南下中原、解放后在四川,他所在部隊多歸陳先瑞領導。至今,他仍能歷數將軍任紅軍師長、北京衛戌區司令、四川軍區政委、蘭州軍區顧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