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顯博



參加過長征的老兵今天皆已超越耄耋之年,健在者越來越少,商洛的長征老紅軍更是鳳毛麟角。1919年12月出生于鎮安縣云蓋寺鎮黑窖溝的劉聲東(參加紅軍后改名劉亞平),正是這樣一位老紅軍。筆者懷著崇敬的心情遠赴成都,采訪了這位古稀之年仍燦放著霞光的老英雄。
《人民日報》引發的故事
2016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專欄中,刊載了30名被訪紅軍老兵的片斷回憶,再現了紅軍指戰員當年艱苦長征途中,憑著堅定的革命信仰,前赴后繼奪取長征勝利的英雄歲月。
參加長征的紅軍老兵,這次幸運受到《人民日報》記者采訪的僅有30人。其中一位98歲的老紅軍劉亞平竟然是我們鎮安人,這極大地勾起了筆者和縣委黨史研究室領導的興趣。經進一步查閱史料,發現劉亞平同志不僅是紅二十五軍受采訪的唯一代表,也是鎮安乃至商洛市、陜西省唯一受到采訪的紅軍老兵代表。
這位出生于鎮安的紅軍老兵,引起了鎮安縣委主要領導的關注,馬上安排干部前去慰問采訪,收錄資料以供本縣史志采用。
劉亞平苦難的童年
2017年3月16日上午9時許,我們捧著鮮花,帶著《商洛紅色漫記》等黨史叢書,來到成都軍區總醫院拜訪劉亞平老人。
據家屬說,自從獲悉家鄉要來人看望,劉老便天天掐著指頭計算著時間,渴望與家鄉人見面。當我們步入他療養的病房時,老人早已端坐在客廳沙發上迎客,家人正幫著他懸掛各式耀眼的徽章。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勾曉宏同志向老人轉達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問候和祝福,劉老眼晴一亮,激動地緩緩回答:“感謝家鄉黨組織的關懷看望,高興這些年家鄉發展得很好很快,真想再回去看看。”
劉老胸前佩帶著“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紀念章,特別是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紀念章”,更顯得神彩奕奕。盡管老人年高體衰,還是堅持著簡要地回憶了激情歲月:
劉老還記得自己的老家在鎮安縣云蓋寺鎮黑窖溝香鋪對面山坡上。他原名劉聲東,參加革命后,首長給他把名字改為劉亞平。劉老說,那時候家里很窮,少房沒地,父親會造廚,出外干活,一年四季很少落屋。母親姓沈,在劉老8歲時就病故了。對母親的記憶有點模糊,但劉老清晰地記得母親安葬時,大人教他扛鋤破土,讓他跪著挖三鋤,口中念叨著這樣幾句話:“一鋤孝子敬天地,二鋤金井顯吉祥,三鋤子孫世代良。”
母親去世后,劉老沒了著落,大伯便領他去家里住。大伯也是窮人,只有兩間破房子,讓劉老住外間,還要送劉老上學讀書。劉老回憶說:“我說沒錢交學費,他說不用你操心,我辨些木耳山貨去西安換鹽巴回來賣,供你上學。”“私塾學堂在劉家大院子里,來去好幾里路,先生初始教我讀《百家姓》。上學不到一個月,有天晚上幾個同學回家時,在樹林邊遇到了狼,嚇得大家連爬帶滾地逃出來了,我因路遠無伴,從此失學了。以后,三叔又領我去他家生活了幾年。三叔常教育我,三嬸老勸說,孩子還小,你不要發脾氣。稍大一點,我便出去給別人家放牛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