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龍頭企業領軍市場。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6個,創建省級明星龍頭企業2個。發展農民合作社2023家、家庭農場398家,培育職業農民965人,成為帶動農戶產業脫貧的主導力量。丹鳳縣民樂蔬菜合作社理事長魏萬林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
農業園區快速增長,增收效益持續放大。全市流轉耕地18.3萬畝,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認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4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到124個,實現產值31.4億元,利潤4.2億元,分別增長10%、7.7%。帶動農民14.3萬人,人均增收3.2萬元,實現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農業功能不斷拓展,三產融合加速推進。培育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595家,其中休閑農家1531家、休閑觀光農莊(園)64家。創建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6個。山陽縣前店子村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一村一品發展壯大,創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鄉鎮2個、示范村6個,創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鎮18個、示范村243個。打造了農旅結合樣板,培育了村美人富的美麗經濟。
品牌創建成果豐碩,質量安全領跑全國。自主舉辦和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活動,展示名優特色農產品28類4950個,簽約農業招商項目7億多元。特色農產品榮獲楊凌農高會“后稷獎”10個、榮獲國際農交會金獎2個,“丹風葡萄”榮獲2016年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商洛茶葉榮獲金獎7個、銀獎15個。實行舉報獎勵制度,被農業部部長韓長賦點名肯定。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9.9%,無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為商洛打造了金字招牌。
記者:特色農業攻堅戰都有哪些行動,主攻任務是什么?
劉清民:我們特色農業攻堅戰共有8項行動,主要任務已經市委、市政府審定。
實施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行動。出臺農業發展大綱,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實施穩麥擴薯優玉米戰略,發展優質小麥基地80萬畝,建設秦嶺南麓優質蔬菜專用型馬鈴薯基地90萬畝,發展海拔800米以上的春玉米帶95萬畝,建設丹江流域優質紅薯基地16萬畝;新建核桃園7萬畝、板栗園2萬畝、中藥材基地30萬畝;發展茶園3萬畝、袋料食用菌1.7億袋、生豬200萬只、土雞100萬只、蜜蜂2萬箱;發展魚類380萬尾,發展烤煙8.4萬畝。
實施現代農業園區提升行動。做精縣級園區、做大市級園區、做強省級園區,新認定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以上,到2021年建成特色現代農業園區100個。整合資金投入,創新經營機制,重點建設柞水西川、商南試馬、洛南古城、山陽漫川、丹鳳棣花等8個特色園區,推進園區集群化發展,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
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成長行動。堅持外引與內育相結合,重點發展加工型、營銷型龍頭企業,每個縣區打造1-2個領軍型龍頭企業。開展新型經營主體與金融機構對接活動,全年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放貸款26億元以上,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群體穩步壯大。認定省市級龍頭企業10個、市級示范合作社10個、家庭農場10個,培育職業農民1700人;依托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商品型、禮品型特色農產品,做實叫響“商洛山地農產”品牌。
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培育行動。開展扶持村集體經濟試點,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以丹鳳縣為重點開展農村產權改革制度試點,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
實施農村電子商務拓展行動。建設一批電商綜合體,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產地市場對接的銷售網絡,發展農村電商綜合體25個。重點支持洛南建設西北核桃交易市場、商南建設食用菌交易市場、鎮安建設板栗交易市場,實施商洛山地農產展銷工程,在西安建立一家融電商產品展示和展銷為一體的體驗中心,改革農產品流通方式,成立供銷電子商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