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農業局局長劉清民



通訊員 洪亮 記者 王尚鋒
全力打好特色農業攻堅戰,是加快“三個商洛”建設、實現農業追趕超越的重要基礎。一年之計在于春,如何謀篇布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籌帷幄打好特色農業攻堅戰,開創特色農業發展新局面?日前,記者就此專訪了市農業局局長劉清民。
記者:如何看待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特色農業攻堅戰,對于實現我市農業追趕超越目標的意義?
劉清民: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這是今后農業發展改革的主線和方向,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而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好特色農業攻堅戰,其要義和本質就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生產和供給更多生態優質綠色的農產品,引領健康消費潮流,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這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脈相承,與中央的部署精神是無縫對接的。這是我們農業部門推進農業工作必須明確的大背景,必須堅守的大政治,必須掌握的大邏輯,必須在工作中帶頭貫徹執行,帶頭走在前列,帶頭抓出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提出“追趕超越”定位和“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為全省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科學精準地把了脈定了向。實現農業追趕超越,是中央重托、民心所向、實踐要求。當前,我市農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農業不特、農民不富”,這與我市的資源優勢、經濟發展、民生需求不對等、不同步、不協調,也正是我市實現農業追趕超越亟需補齊的短板、亟待破解的困局。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特色農業攻堅戰,是發揮比較優勢、補齊農業短板,做優做強農業的現實路徑和具體實踐,是實現農業追趕超越的總方向和總抓手,是我們農業部門必須承擔好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我們農業部門要搶抓這一機遇,緊盯目標,乘勢而上,奮力趕超,努力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
記者:目前,全市特色農業發展的現狀如何?
劉清民:近年來,全市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穩健發展。
基地建設步伐加快,生態產品成功上市。栽培食用菌1.63億袋,香菇產量躍居全省第一。馬鈴薯種植再創歷史新高,面積85.6萬畝,居全省第二。菜茶果產銷兩旺,產值突破27億元,其中發展高山蔬菜8萬畝,新建茶園3.88萬畝,新增果園2.1萬畝。畜禽標準化養殖走在全省前列,創建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03個,累計達到542個。發展規模養殖場6145個,規模養殖率達60%。肉蛋奶市場供給充足,人均蛋占有量居全省之首。中草藥添加飼料替代抗生素攻關成功,生產的生態無抗豬肉和“富鋅高碘”雞蛋備受市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