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當我再次目睹“力箭一號”拖著耀眼的尾焰劃破長空,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時,心中的激動與自豪仍難以言表。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中科宇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民商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這不僅是一次航天壯舉,更是我們以金融力量護航中國商業航天,共同駛向星辰大海的生動見證。
回首望去,短短十年間,我國商業航天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以國家隊星座計劃為引領,隨著多家商業火箭公司陸續實現成功發射,商業航天產業在供應鏈、衛星制造、下游應用等方面全面開花,標志著以市場為主導的航天活動正在加速駛入發展“快車道”。然而,輝煌的背后是創業維艱的現實。我們深知,對于這些追逐星辰的企業,傳統的金融“尺子”量不出他們創新的高度。
那段攻堅克難的日子歷歷在目:我們的辦公室里,堆積如山的不再是傳統的財務報表,而是如同“天書”般的火箭發動機原理圖、燃料對比分析等技術資料。每一個術語都是一道必須攀爬的“高墻”。我們沉入一線,拜訪企業、調研工廠、請教專家,硬是將自己逼成了“半個航天人”。
對企業本身的研判更是重中之重。我們跳脫出對短期營收的審視,將目光聚焦于企業團隊的背景與執行力、知識產權的核心壁壘以及產品未來的市場潛力。我們一遍遍打磨報告,將晦澀的技術語言轉化為可靠的金融邏輯,并大膽探索知識產權質押、投貸聯動等創新模式,只為設計出更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授信方案。
我們將堅持“服務大眾,情系民生”的企業使命,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優質服務。如果航天的終極浪漫在于奔赴璀璨星河,那么金融的浪漫,則在于俯下身,為那些“造火箭”的夢想,親手鋪就一條通往星辰的金融“軌道”。(人民網記者唐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