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周雯)近日,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聯合印發了《2019年產業扶貧案例選編》,發布了全國十大產業扶貧典型案例,我市柞水縣的木耳產業作為全省唯一案例入選其中。
脫貧攻堅以來,柞水始終把產業精準扶貧作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結合當地資源稟賦,通過深入調查、多方論證,將木耳確定為全縣脫貧攻堅主導產業,制定了“1萬畝土地、1億袋規模、5千噸產量、3億元產值”的木耳產業“1153”計劃,先后成立4家國有公司,招引230多家非公企業,扶持發展303家專業合作社、40家家庭農場,并與全縣820多家商戶、餐飲企業簽訂了供銷協議,為木耳產業規模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充分利用科技部定點幫扶柞水的優勢,初步研發出產量高、推廣前景好的黑木耳、玉木耳、金木耳等品種,不斷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堅持把帶貧益貧作為重中之重,創新“借袋還耳、借棚還耳”模式、“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和“六型聯結、三七分配”機制,構建了緊密多元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將群眾吸附到木耳產業鏈上,探索出一條穩固長效的產業脫貧路子,取得了良好成效。
據了解,《2019年產業扶貧案例選編》是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為進一步交流推廣產業扶貧先進經驗專門印發的,旨在指導各地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穩定脫貧的長久之計。文中圍繞“建設木耳產業帶、增強帶貧減貧能力、推進精深加工”等8個方面,全面系統地分析介紹了柞水縣木耳產業發展的具體做法、取得實效和啟示思考,并將其作為“科學、可用、可復制”的產業扶貧好做法供各地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