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瑞)今年以來,柞水縣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主線,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就業創業工作穩中趨好。
該縣積極與長三角、珠三角及江蘇、新疆、西安等地區對接聯系,成功建立勞務輸出基地43個,幫助柞水1000多名勞動力在江蘇就業,實現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4561人,年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成功打造了“新疆拾棉工”“寧夏枸杞工”“西安建筑工”等具有特色的本土勞務品牌,今年秋季赴疆拾棉貧困勞動力達600多人,人均增收1萬多元。用好用活財政扶貧資金,開發環衛保潔、道路養護、生態護林等公益專崗,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131人;針對就業扶貧工作需要,特設公益性崗位662個;按照“機關單位騰空崗、整合資源建專崗、因地制宜設特崗”的思路,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10人。結合柞水優勢資源,聘請35名專家成立指導團,為貧困勞動力開辦農家樂、養殖場、土特產品加工等項目提供支持,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18名,引導136名貧困勞動者創業成功。通過實施“志、智、技”三扶培訓,轉變貧困勞動力擇業觀念,打通貧困戶就業環節,特別是與陜西遠元集團、南京陽城服飾外貿有限公司等合作開設“扶貧專班”,采取“三包兩免一補”100%安置就業的“訂單式”培訓,使學員畢業即實現了就業;率先在全市探索組建村級勞務工作隊,聘任在外創業能人或村內辦事公道、經營管理能力強的“能人”擔任隊長或副隊長,在全縣實施的重點項目建設中優先使用他們,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