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璽 宋雨萌
“老李在孝義古城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皇清’,還有兩條龍……”11月下旬,王國偉接到了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研究館館長龐任隆先生的電話后無比激動。王國偉是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院長,在商洛古文化研究方面頗有建樹。提前約好李明記后,12月5日清早,王國偉驅車來到商州區夜村鎮孝義古城看石碑。
老李家住在古城東墻根旁,石碑就躺在離老李家40多米遠的道路旁。王國偉和老李測量后發現石碑高2.3米,寬0.66米,厚0.29米。石碑保護尚好,碑面字跡清楚,工整的楷書用筆沉摯有力,剛柔相濟,結體嚴謹安雅,方整有致,可媲美字帖,精湛的雕刻工藝與當今高科技電腦雕刻無異。王國偉仔細觀察石碑后,發現這塊石碑是由漢白玉大理石做成的,上面刻有楷書碑文17行,共637個字,石碑上方正中間刻著篆書“皇清”二字,兩旁分別刻有一條威風凜凜的四爪飛龍,碑文標題為“重修中普光寺碑記”,王國偉先生說:“龍,在古代是高貴的象征,只有皇上和皇親國戚可以用。”但清朝的時候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也可以用。“皇清”二字是清朝碑文常見的一種格式,并不說明與清朝皇家有關,只是表明時間為清朝。據這些信息,王國偉先生認定石碑為清朝廟碑。
據王國偉先生介紹,“然則地名古城寺號普光寺舊稱”說明普光寺過去的名字就是普光寺。石碑銘文中“古城”的發現,補充了史志對州城前城和城商塞確切位置的記載。唐朝著名的三家注張守節《史記正義》和唐朝的李泰地理著作《括地志》都說得很清楚:王陵故城三十一里就是上洛(雒)名字的古城。石碑上的“地名古城”指的就是上雒古城。唐朝史地兩大家《史記正義》《括地志》都指名道姓地說這個地方是王陵故城三十一里是上洛(雒)故城。今石碑“古城”也正好佐證這一點。從唐朝《史記正義》《括地志》、宋朝《對雪感懷呈翟使君馮中允同年》、清朝《商州賦》和《直隸商州志》史料以及文物秦封泥《上雒丞印》、秦《雒亭》陶罐,都與李明記老先生今次發現的這塊“普光寺碑”“古城”文物正好吻合。
這塊石碑的內容與唐朝、宋朝、清朝史志掛鉤,揭開了“城商塞”和“商洛古城”確切的具體位置,對商洛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