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 魏海玲)近日,走進商南縣城關街道辦東興社區的紅又福社區工廠,只見幾十名女工正俯身在縫紉機上忙碌著,旁邊高高的搭衣架上,掛著不同款式的服飾。
紅又福社區工廠是由商南籍創業成功人士黨廣福今年7月創辦的,目前已經就近吸納東興社區的268名貧困婦女實現了就業。
今年以來,商南縣探索實行“政府推動、園區牽動、企業帶動、貧困戶聯動”扶貧模式,鼓勵引導企業開辦社區工廠、創建扶貧基地,有效破解企業招工和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雙向難題”,催生了一批既在社區工廠上班,又能守住家庭和土地的“兩棲”型農民,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增收。
為了推動這一扶貧模式落地落實,該縣切實加大就業政策扶持力度,對認定的社區工廠,每吸納1個貧困勞動力就業且簽訂不低于一年勞動合同的,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吸納貧困勞動力人數達到員工總數1/3的,對其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按不超過實際支出額50%的標準予以補貼。對認定的就業扶貧基地,每新吸納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給予每人每次500元的獎補性職業介紹補貼;開展崗前培訓的可享受培訓補貼、生活交通費補貼。同時,還積極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大學生見習補貼、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并對縣內企業、社區工廠及扶貧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缺工崗位進行統計,篩選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組織工作人員送崗入戶。
離紅又福社區工廠幾十米遠的陜西舞之裳有限公司社區工廠,是商南籍創業成功人士周宇開辦的,此外她還在清油河鎮青云家園移民搬遷小區建立了社區工廠,開業一年多來,已招用縫紉工、燙工等100多名員工,這些人都是附近的搬遷戶和貧困戶。商南縣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開辦社區工廠,帶動了大量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商南扶貧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