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優秀共產黨員姚珺

本報記者 張瑞
“村里來了女鎮長”,這是月明村父老鄉親在姚珺剛到村上時的一個熱門話題,從那時起,姚珺就與這個偏遠貧困村的群眾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后,在鎮安縣米糧鎮月明村扶貧的女鎮長就被群眾深深記在心里,她頭上落著土,穿著平底鞋,皮膚曬得黝黑,走村串戶,訪貧問苦。她顧不上孩子、顧不上老人,經常不著家,老人生病沒空陪著上醫院,記不清給孩子許諾過多少次:“乖,在家聽話,等媽媽忙過這一陣,再帶你去玩。”卻總是兌現不了……
摸清底子施良方
2016年1月,姚珺受組織委派到卡內貧困村月明村擔任脫貧攻堅聯村領導、幫扶工作隊隊長。
初到月明村,脫貧攻堅工作千頭萬緒。姚珺開始挨家挨戶走訪,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在拉網式調查走訪中了解情況,經常是早上六七點出發,連續十幾個小時在山路上,晚上九十點才一身塵土、一身汗水地回到駐地,沒過幾天,大家都認識了這位年輕的女鎮長。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后,姚珺針對村里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制定出月明村第一個《精準扶貧工作計劃》并付諸行動。姚珺說:“作為一名扶貧專干,干好業務是本職,干好扶貧工作可不能紙上談兵,要想貧困戶所想,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月明村距米糧鎮政府10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全村486戶1768人。這里山高坡陡、地廣人稀,交通不便,信息較為閉塞,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落后。2017年以前有卡內貧困戶117戶403人,其中貧困五保戶9戶9人,低保戶35戶106人,一般貧困戶73戶288人。針對村里實際情況,姚珺多次和村民代表、貧困戶談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再通過“四支力量”、村班子集體逐人逐戶、對標對表一一研判,最終確定了以“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居環境、激發內生動力”為抓手的總體思路。他們想方設法爭取項目、籌措資金,因地制宜,分片分步實施,干群一心擰成一股繩,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就此展開。
剛到村上,村民并不看好一臉文靜的姚珺,“一個女同志能干啥呀?”“駐村干部嘛,都是在村上隨便走走過場就走了,也不可能辦多少實事。”聽到有村民這樣說,姚珺更加堅定了干好扶貧工作的信念。根據月明村有發展產業的良好基礎和傳統優勢,姚珺邀請專家、領導集體會診,經過實地踏勘,精心規劃,并根據5個村民小組所在區域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最終確定建設食用菌基地,以大棚香菇種植為龍頭;建設蠶桑基地,以小蠶共育為基礎,建設密植桑園1000畝。考慮到三組、四組土地肥沃、氣候濕潤、光照時間長,建設烤煙基地,發展優質烤煙400畝;五組山高人稀、林茂草豐,建設林果、畜牧養殖基地。
在采訪中,記者看到,目前月明村5個村民小組,四大主導產業格局已經形成,“兩房”建設、環境整治、交通設施、飲水工程等一系列基礎性工程穩步推進。
心系扶貧解危困
姚珺到月明村主持扶貧工作時,小女兒還不足周歲,為了能使月明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不拉全鎮后腿,使月明村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她忍痛割愛,將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女兒送往遠在天津的小妹家里,由年邁的父母代為撫養。這在常人眼里,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些殘酷,但對姚珺來說,她知道這是工作需要。
月明村是姚珺丈夫的老家,難免會有親戚朋友拉關系、走后門,但她公私分明,公事公辦,為此她曾多次遭遇親戚和鄰里的冷嘲熱諷和不理解,但她依然用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而全村100多戶貧困戶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她時刻記掛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五組貧困戶李安印老兩口今年都80多歲了,兒子、大孫子兩年內先后因肝癌不幸去世,兒媳婦患腎病常年住院透析,孫媳婦離家出走,小孫子年幼無人照管。姚珺一方面組織村干部、包扶單位捐款,一方面請求上級研判,向有關部門爭取優撫政策和救助資金;五組貧困戶毛儀柱老兩口也是耄耋高齡,多年前兒子打工出了意外,兒媳患嚴重心臟病常年住院,在她的努力下,為兩位老人申請了最高標準的最低生活保障;三組李明進前列腺術后插管,老兩口今年也都80多歲了,兒子不在了,4個女兒不是年歲已高就是遠嫁他鄉,為此,她也曾多次組織研判,向上級申請了失能兜底政策;一組張釗自幼父親遇難,母親離家出走,爺爺奶奶年老多病,無力撫養,經姚珺多方爭取,張釗一家不僅生活有了依靠,而且張釗還被評為“全國最美孝心少年”;她不僅要對貧困戶負責,還要關心全村老百姓的生產生活。
作為一名黨員,在扶貧一線上,姚珺從不言苦,從不放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致富路上邁大步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粒沙同樣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作為月明村聯村領導、幫扶工作隊隊長的姚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舍小家顧大局作表率,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只有永遠落后的觀念,沒有永遠落后的地區。”這是姚珺堅持的扶貧理念。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月明村的村容村貌、民風民俗、基礎設施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村里已形成以烤煙、蠶桑、食用菌為主導的三大特色產業格局,輻射帶聯貧困戶71戶,實現貧困戶增收41萬元;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
全村已完成卡內貧困村道路修建約4.4公里,4.5米寬水泥路貫穿月明村全境,電力入戶保障達到了100%,實現了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全覆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486戶1768人,參合率達100%,通過集體經濟圍繞村有產業發展公司,實現收益37.6萬元,每年向貧困戶分紅4000元。
“仰一脈山川,就要用心靈去感悟壯美;愛一片熱土,就要用汗水去滋養生機;幫一方群眾,就要用真情去點亮他們的夢想。”雖然有艱辛、汗水和淚水,但忘我精神砥礪著姚珺,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