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吳國昕)山陽縣各級黨組織對標脫貧攻堅,摸底子、開方子、挑擔子,抓黨建促脫貧,努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執行力和突出問題的解決率、群眾的滿意率。
拉網數據清洗、摸清貧困底子。對照脫貧攻堅問題清單,縣、鎮、村各級黨組織,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組織全縣萬余名包村干部、村“三委會”成員、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員,深入開展拉網式扶貧對象核實和數據清洗“再回爐”,做到宣傳告知戶戶到、信息采集人人清,逐村逐戶摸清貧困底子,算清收入賬單,找出致貧根子,發放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政策告知書和回執單10.8萬份,逐戶逐人采集核實信息,做到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有錯必糾,確保貧困戶精準識別、精準退出準確率100%。
四雙載體承攬、開準脫貧方子。針對貧困村大多數群眾文化素質不高,產業結構調整不成規模,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脫節等致貧根本,對標抓黨建促脫貧,以“雙建雙聯雙帶雙促”為載體,實行黨支部+龍頭企業、黨支部+產業園區,黨小組+專業合作社、黨小組+產業基地黨組織“雙建”模式,采取村企聯建培育主導產業,調優產業結構,黨員聯系困難群眾,幫助脫貧致富“雙聯”方式。通過村黨組織帶頭領辦合作社、黨員帶頭發展產業“雙帶”途徑,實現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群眾脫貧致富“雙促”共贏,找準扶貧路子,斬斷致貧根子,標本兼治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主動擔當作為,勇挑扶貧擔子。結合工作實際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組建脫貧攻堅人才服務團隊18個、駐村幫扶工作隊129個,下派第一書記239名,深入農戶“一對一”刨窮根究窮底,完善扶貧信息、找準致貧“病灶”,夯實幫扶責任,科學制定措施,傾力提供資金、技術、信息、人才支持,助力脫貧攻堅。借助親情鄉情友情,給予用地、稅收、項目和金融貸款優惠政策支持,鼓勵能人志士回鄉創業、帶動就業。組建11個行業技能團隊,開展畜牧養殖、電子商務、食用菌種植、農產品加工、鄉土旅游等實用人才培育,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扶智造血,促進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