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日,山陽縣政府與陜西環境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簽訂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廠項目合作協議,標志著山陽工業集中區首個PPP項目正式落戶;3月16日,山陽工業集中區迎來了省高新區創建評估調研組考察調研,釋放出省上支持我縣創建高新區的強大信號;3月27日,奧科粉體公司迎來了一期5萬噸納米級天然硫酸鋇粉體填料生產線點火投產;一季度豐源公司產值達到4.6億元,全年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大關。一個個事關園區未來走向的大事取得新進展,一處處事關園區經濟發展質量的項目取得新突破,園區建設呈現出“多面開花、步伐加快、質量提高、帶動增強”的良好態勢。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山陽工業集中區按照市委“站在高處,走在前列”新要求及縣委、縣政府“追趕超越”和“五大攻堅戰”工作安排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盯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國家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創建、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工業集中區建設全市領先“五大目標”,著眼“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創新實干”,統籌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科技創新、高效服務、脫貧攻堅“五件大事”,全力推進企業做強做優、提質增效、創新提升,奮力實現園區追趕超越發展。一季度工業集中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5.6億元,增加值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4%、45.5%;必康產業園實現產值24億元,增加值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9%、40.1%。
科學謀劃 宏偉藍圖已經繪就
山陽工業園區始終秉承生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科學規劃立園,著力提升園區的聚集力。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大西安經濟圈建設歷史契機,圍繞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標,聘請上海同異城市設計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了山陽高新區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報告、建設方案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明晰了高新區未來發展方向。
按照“一統兩抓三調五引擎”的高新區總體思路,結合工業集中區和必康醫藥產業園發展現狀,合理布局“一區兩園”基礎配套及產業項目,構筑起“兩心呼應、一廊貫通、兩區聯動、圈層滲透”的空間布局。確立了高新區“4+2”的功能定位,即中國高端釩材料產業基地、國家醫藥健康產業基地、秦嶺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陜西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重要支點及現代生態宜居產業新城。明確了高新區產業發展方向為“4主導+4配套”,即重點發展現代材料、醫藥健康、有機食品、高端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著力培育新能源、新型環保、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四大配套產業。預計到2030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340億元以上,科工貿總收入達到400億元以上;入園企業達到15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
項目支撐 產業聚集日益凸顯
山陽工業園區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園區各項工作的總抓手,把精力傾注到項目上,把資源匯集到項目上,把發展落實到項目上,排除萬難,強力推進。隨著豐源公司萬噸氮化釩項目、奧科公司10萬噸納米新材料產業園、恒瑞公司8千億單位肝素鈉項目、盛合鎂業公司水電鎂一體化循環產業園、休閑食品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等相繼開工和建成,園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將不斷優化,洼地效應將逐步顯現。
今年以來,按照“策劃包裝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加快實施一批,建成投產一批、達產達效一批”的工作要求,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工作任務,落實責任到人,確保項目引得進、建得快、發展好。2017年工業集中區計劃實施新建和擴建項目10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6.8億元,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億元。基礎設施扎實推進,現已收儲陳家灣及馮家灣社區210畝工業用地,完成主干道下桃園段1.6公里非機動車輛路面硬化及天然氣、通訊管網、排污排水管道鋪設,中小企業孵化園二期標準廠房完成土地征收和承建招商,即將啟動廠房建設;天之潤公司二期5萬噸藥渣有機肥項目建成試產;錦鈺油脂公司油用牡丹產業化開發項目啟動廠房建設;奧科公司5萬噸納米材料生產線完成技改并點火投產;盛合鎂業公司水電鎂一體化循環產業園400兆瓦太陽能多晶硅電池板生產線完成單機試車,計劃5月中旬聯動試產,月亮洞水電站引水隧道全線貫通,發電機組土建工程正在進行基礎處理,設備完成訂購,16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正在辦理用地流轉手續,5萬噸鎂合金項目完成廠房地基處理;中德產業園汽車液壓缸項目完成土地平整、圍墻基礎;休閑食品產業園完成陳家灣68畝土地清表,已有4家企業意向入園;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廠項目完成選址,正在進行勘測定界;1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正在進行楊地鎮2兆瓦電站地面搭建和園區2兆瓦光伏板組件安裝,預計6月底建成并網發電。
筑巢引鳳 招商引資再添碩果
山陽工業園區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園區發展的生命線,開展全員抓招商。今年以來,圍繞“4+4”產業發展規劃,不斷轉變招商理念,創新招商方式,以產業鏈招商、PPP招商和園中園招商為重點,以孵化園招商、雙創基地招商為補充,進一步突出“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不斷加強招商宣傳,不斷優化投資環境,不斷激發創業創新活力,逐步實現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確保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實效,重點產業招商項目落地。截至目前,山陽縣政府與省環保產業集團全資子公司陜西環境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廠PPP項目合作協議,項目推進順利;同時與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合作建設園區智能電網項目已達成初步意向;盛泰光學公司投資建設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已達成合作協議,縣政府已制定專門優惠政策力促項目落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全面啟動招商,中小企業孵化園二期計劃新建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整個項目建成后累計入駐小微企業將達到100戶以上。
近年來,山陽工業園區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借助絲博會暨西洽會等節會平臺廣泛開展招商活動,同時吸引和鼓勵山陽籍成功人士返鄉投資創業。先后與陜西必康控股投資集團、陜西德祥機械制造公司、江蘇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朗伯尼特新能源公司、陜西天之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簽訂了入園投資協議,項目總投資達到110億元,到位資金42.5億元。新引進項目涵蓋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光伏、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領域。其中陜西必康控股投資集團將新建國家級中藥材戰略儲備庫,計劃總投資50億元,建設國家級中藥材戰略儲備庫。近日,《山陽縣縣域工業集中區入園企業準入與優惠獎勵辦法》已制定出臺,縣政府將設立工業發展基金,從土地、納稅、上市等方面對入園企業進行獎勵。隨著山柞高速、西武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成通車,山陽將加快融入西安、武漢經濟圈,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科技引領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山陽工業園區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園區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創建為抓手,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增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以科技創新促進工業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近年來,山陽工業園區堅持做大總量和調優結構并重,突出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園區承載三大重點,不斷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一是堅持依靠資源,圍繞產業部署創新,推動了豐源釩業、盛合鎂業、奧科粉體公司的釩、鎂、重晶石向“綠色礦產+新材料+新產品”方向轉型,推動家金公司、天元隆公司、天竺源公司的核桃、魔芋、茶葉等綠色食品向特色產品、有機食品方向發展,推動必康公司、恒瑞公司中藥制劑、肝素系列產品等生物醫藥向高端定制、新藥創制方向轉變。二是堅持依靠科技,圍繞創新延伸產業,通過校企合作,引進人才,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奧科公司與寶雞市精細化工學院合作,PE可降解材料研發完成大田試驗,農膜開始批量生產投放,公司正在申報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恒瑞公司正在尋求第三方合作機構,組建低分子肝素研究課題組;盛合鎂業公司與中利科技集團開展強強合作,與清華大學組建了鎂合金應用研究所,構建了“水電鎂+光伏”一體化產業園。三是以園區建設為重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園區規模,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搭建創新平臺,聚集創新資源、吸納創新人才,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業入駐園區。截至目前,山陽工業園區有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級科技型企業11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0個,省級著名商標8個,名牌產品5個;累計申報國家專利98件,授權56件;獲省市科技成果獎9項,攻克現代材料、醫藥化工、農產品深加工等方面關鍵技術11項。 服務企業破解難題促產達效
堅持把企業的事放在心上、端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確保項目早日建成,達產達效。努力在全市打響“態度最誠、業務最熟、時效最快、作風最硬”的園區服務品牌,做新時代“店小二”,爭當五星級服務員。
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內設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就業社會保障中心,入駐各類中介機構18家,集中為企業提供規劃設計、專利申請、就業培訓等“一站式”服務;搭建電商和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整合現有人力、物流、廠房資源,謀劃建設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進一步釋放創新潛能,激發創業活力,積極創建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搭建融資服務平臺,進一步做大做強創投公司,不斷完善園區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緩解項目建設和園區發展資金不足難題,目前創投公司累計為企業提供融資和貸款擔保2.07億元;繼續推行干部聯系包抓企業、工作隊包抓項目工作機制,定期深入項目現場,企業一線,著力解決征地拆遷、環境保障等問題,全力破解市場、資金、技術難題,協助企業抓生產、促進度,抓銷售、提效益;成立管委會科技創新辦公室,派駐反向特派員常駐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及時聯系科研院校(所)和企業開展合作,搭建科技創新合作橋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上市融資,落實稅費、土地、資金等各項優惠政策,創造優良的服務環境。
精細管理強化干部隊伍建設
山陽工業園區始終堅持把精細管理作為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和展示園區形象的窗口,做到日常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制度化。
進一步理順園區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成立創投公司、開發公司及物業管理公司,明確“三大公司”職能權限,使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擔保、市政及物業管理步入正軌。修訂完善單位學習、工作、考勤、財務、會差等16項制度,進一步規范干部隊伍管理,形成按制度管人,按規章辦事的工作機制。率先推行周日例會,堅持每周日晚由單位主要負責人主持召開班子成員和科室(企業)負責人參加的碰頭會,回顧總結本周工作,對下周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對一些重要事項集體研究、民主決策,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積極落實“三項機制”,制定管委會科級干部(含下屬公司負責人)創先爭優激勵辦法,全力激發干部職工創先爭優工作熱情。持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年初管委會和各科室、直屬公司、項目工作隊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同時根據“追趕超越”“五大攻堅戰”及市人代會、縣全委會、政府第一次全體工作會工作任務安排,將集中區承擔的任務按照科室、公司職能層層分解,落實到干部,確保任務落實每周有進度,每月有形象、每季有成效。加強督查監管考核,在管委會設立督查室,對2017年目標責任制、21項工作任務、6個重點項目工作隊及干部學習和組織紀律“四項重點工作”進行全面督查考核評比,實行月督查、季考核排名、年度兌現獎懲,促使干部紀律、工作作風、工作效率持續向好。通過精細嚴實的管理,山陽工業集中區連續三年被市政府評為工業集中區建設一等獎,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繼2015年爭創縣級文明單位后,2016年又成功創建市級文明單位。
站在高處繪藍圖,走在前列謀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山陽工業園區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貫徹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聚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追趕超越、綠色發展主線,大力實施“五大百億產業集群”工程,接力打好現代工業攻堅戰,堅持科技引領,實施創新驅動,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三強兩好”美麗幸福新山陽而努力奮斗!
策劃 崔新成 組稿 楊生山 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