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天,人都有吟詩的沖動。可惜我不會寫詩,只能記得幾句古人的詩句。怪不得人家說,春天是詩歌的季節(jié),是詩人的嘉年華。去年在個研討會上,就有人說過,詩歌是最容易流傳的,要想在中國文學的長河里泛朵浪花留點影子還得寫些好詩。這話說得沒錯,不信你看看,文學發(fā)黃的史冊里,留下名字的詩人像水里的魚一樣多。
當詩人是幸福的,至少在戀愛的時候不發(fā)愁。只要喜歡上了誰,就能吟出一首。我多次說過戀愛的時候誰都是詩人,要是老得七老八十還在寫詩,那一定是個真正的詩人,哪怕他連縣上的作協(xié)會員都不是。
當詩人也是痛苦的,當年顧城他們受萬眾矚目,在小島上過一妻一妾的神仙日子也能過頗煩了,用個斧頭要了人命并自我了斷,再也不能用黑暗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了……海子在鐵軌上用生命作了絕筆詩,再也無法做一個幸福的人,面對大海春暖花開。前些天看記錄片《我的詩篇》,里面那幾個打工的詩人生活在社會底層卻用心謳歌著生活真讓人感動。尤其是丹鳳的爆破工詩人陳年喜給父親理發(fā)和寫給兒子的詩讓人落淚,感嘆好詩在民間,文學的種子早種在我們的基因里,生生不息。文學如燈,是走在黑暗里的人們的那一縷光亮。
回想當年,學習小靳莊,詩壇擺戰(zhàn)場,不識字的農民也上臺吟詩,有點可笑,也的確熱鬧。毛主席作為一個杰出的詩人,要讓祖國成為有詩意的國度,創(chuàng)意是多么好呀。現如今的鄉(xiāng)村,樓高了,路寬了,人卻少了,鄉(xiāng)愁的詩意早就沒了。
作為一個詩的國度,要是說起誰是詩人,好多人都目光有點異樣,態(tài)度有點曖昧,的確讓人悲哀。詩人多情而敏感,有些小毛病。那是好些人沒成詩人先學下大詩人的模仿秀,不必太當真。詩是文學的皇冠,沒有詩人的文字是蒼白的,沒有詩的生活更是寂寞的茍且,更談不上精神生活的質量。好在雞年春節(jié)時,央視的中國詩歌大會,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魅力。隨后的朗讀者,更讓人看到文字的力量。董卿也作為有文化的主持人,成為有書卷氣國民女神。
太陽底下無新事,這個春天和過去的春天一樣是花紅柳綠。中國頭號偉大詩人李白,他在見到黃鶴樓的美景時,也只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可見狂傲的太白先生,也是服人哩。文學中人別看再張狂,也是心里有敬畏做人有底線的,不會像個別官人們混進來只知道吹,不知深淺的讓內行人臉紅的胡吹。
人老了都愛寫寫古詩,豐富點黃昏生活算是雅趣,要想成為大家,那是白日夢一場,因為先人們早達到了無法企及的高度,誰都超越不了。倒是現代詩高峰不多,寫寫說不定能寫出大名堂。像我等不會寫詩的人,多背背古詩,多看看現代詩,在春天,在眼前有景道不得時,吟上當今崔顥們的詩一首,也算不負這一地春光。只要生活得有點詩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