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鳳縣龍駒寨街道辦劉家河社區,一提起劉全金和雍銀莉夫妻倆,大家就會豎起大拇指贊嘆:“那兩口子吃苦耐勞呀,辛苦奮斗了幾十年,供兩個兒子上大學,家里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每天清晨五點多,劉全金和雍銀莉就起床,吃過早飯后,劉全金就給豬喂食,八點打掃豬舍衛生,一切打理好后,劉全金趕到新建的幾棟豬舍完善設施,中午吃過飯,又開始給豬喂食、打掃衛生。每天,他要忙到晚上七點多。而妻子雍銀莉每天也忙忙碌碌,在出菇的季節,她馬不停蹄的摘菇,烘干機處理鮮菇后,她就去地里科管核桃樹,摘花椒,每天日程排的滿滿當當。
劉全金和雍銀莉1990年結婚后,相繼生下兩個兒子,家里開銷大了,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劉全金買了一輛拖拉機跑運輸,一年凈落1萬多元錢,除過一家的日常開銷,還要給病中的老母親買藥,有點入不敷出。夫妻倆商量著養豬掙錢,最初養了100多頭。接著,劉全金買回養殖書籍,研究養殖技術,向其他養殖戶請教養殖方法,逐漸掌握養豬訣竅。豬病了,他學會診斷打針。年底,豬出欄后,他收回了建豬舍的成本,劉全金養豬的信心更大了,想繼續擴大存欄。
2013年7月,沒想到豬全部得了口蹄疫,劉全金連夜請教畜牧專家,趕緊給豬打針,連續20多天用碘酒給豬擦拭傷口。由于挽救及時,大豬恢復了健康,30多頭小豬抵抗力差卻全死了,一下子損失了兩萬多元。之后,生豬價格有跌有漲,劉全金一直堅持養豬,每年的收益大概是4萬多元。隨著孩子相繼上了大學,開銷更大了,雍銀莉看到有村民種植香菇掙了錢,就計劃著種些香菇補貼家用。
2015年,雍銀莉種了1.6萬袋香菇,到去年摘菇高峰期,每天產1000多斤鮮香菇。他們日夜忙活,有時晚上只睡三四個小時。繁忙的時候,夫妻倆晚上就將鬧鐘調到每小時響一次。摘下鮮菇后,要用剪子剪掉根和桿,放到烘干機里烘干……這樣循環得堅持了幾個月。到出售的時候,每斤干香菇可賣24元錢,5000多斤干香菇掙了12萬元錢,除過成本,他們純收入達到7萬多元。今年,劉全金打算繼續擴大養豬、香菇規模,爭取在致富的路上走下去。 提起這些年的艱苦創業,劉全
金感慨萬千:“娃他媽辛苦了一輩子呀,一年到頭花不了多少錢,幾年都添不了一身衣服。她這些年任勞任怨,啥苦都吃了。我們家的人都吃苦耐勞,勤勞節儉,我們有信心不等、不靠,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兩個兒子是雍銀莉的驕傲,她說:“我大兒子在西北工業大學讀研究生今年畢業了,二兒子在陜西科技大學讀本科明年畢業,孩子們都有出息,我們干什么事情也有勁頭,以后的日子肯定會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