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報訊(文/圖 記者 李 亮)“椿樹椿樹你為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來好解板,我長高來好挽卷。”提到香椿,很多人會聯想起兒時常說的這句順口溜,更會聯想起一個場景,某一年的除夕,自己和小伙伴們一起站在椿樹前,祈禱著自己能長高一些,那時總以為這樣做了,椿樹爺爺就會保佑自己長得高一些。這是椿樹對于人們的期待。現如今,社會發展了,很多人不再把期待給椿樹,關于這樣的流傳也漸漸少了,但是在人們可以把各種美食當成家常便飯的時代,香椿卻不知不覺成為眾多人的摯愛。又是一年香椿香,不知你的桌子上是否備上了香椿?
尋遍多處買香椿
“以前覺得很難接受那種味道,從未嘗試過,現在覺得怎么有這么好吃的東西”。4月16日,記者在街頭見到王麗時,她正蹲在一個攤位前與賣香椿的人說著自己與香椿的事。王麗自小生在農村,家里的地邊上長有一棵香椿樹,從記事起,每到春天,家里就只有兩樣菜,蘿卜絲和香椿。蘿卜絲是家里常吃的,過完年,母親就早早地把蘿卜切成絲,曬干,吃的時候再把它用開水一泡,放點調料就成了一道美味的菜。而香椿跟蘿卜絲一樣,吃時用開水一燙,調料一腌,就成了最方便的菜。王麗記得,那時候母親一把香椿采摘回來,她就哭著鬧著讓母親拿遠,她覺得那味道臭,實際上她從來沒嘗過。母親因為寵愛她,在幾次勸說讓她試吃失敗后,便不再強求她。所以直到今年她一次都沒有吃過香椿。
上周末,她和家人一起去山里游玩,在農家樂吃飯時,丈夫又點了這道菜,還告訴她那家農家樂香椿做的最好,香椿怎樣有營養之類的話,在丈夫的鼓勵下,已經開始注重健康飲食的她,試著品嘗了一口涼拌香椿。這一吃打破了她多年對香椿的看法。“不臭啊,為什么一點都不臭,味道這么獨特。”王麗感嘆道。回家后的幾天,她幾次三番地去街頭尋找,東關菜市場、團結路,凡是有可能賣香椿的地方都找了,但由于一直下雨,她去的時候又都在下午,幾天來她一直沒買到。4月16日,她仍是惦念著那份香椿香,早上一下班,就到處尋找了,終于在一個攤位前,看到了幾把香椿,雖然所剩無幾,但對她來講,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了。“晚上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一頓了。”王麗說。
多種吃法誘人鼻
張小萍是地道的山陽人,今年五十多歲的她是一位業余的美食家,平時研究各種家常菜,做出來的菜令品嘗者贊不絕口。“人家做出來的菜只菜色和味道就讓人垂涎三尺,更關鍵的在于她把一個看似單一的菜能做出幾十種不同的口味。”鄰居這樣評價她。
單說香椿,她通常做的就有腌香椿、香椿炒雞蛋、香椿竹筍、香椿拌豆腐、烙香椿餅、香椿包子等多種花樣。“家里人最喜歡的還是腌香椿了。”她說。熬一鍋稠糊湯,腌一盤香椿,是家里人的最愛。
雖說大多數人都會腌香椿,但若腌不好,色澤、口感都有影響,張小萍就有自己的一套腌制方法。先將晾好的香椿芽撒上精鹽,細細揉搓,揉至有些萎蔫時將其裝到缸內,塑料缸容易串味,一般要裝至陶瓷缸內。裝的時候可適量撒些鹽,要注意放鹽的均勻度,同時應加入少許酒、醋和紅糖。酒醋糖可通過攪拌混合使用,蘸少量噴灑即可,其作用主要是加速腌制,使腌好的香椿更入味。待一段時間過后,將其拿出品嘗,可發現香椿始終保持著鮮香嫩的口味。“這套做法還是一個山東人教的。”張小萍微微一笑,因她平時就喜歡關注美食,一次去外地旅游時,吃到人家腌制的香椿,覺得味道極好,便請人家支招,回家后就嘗試了這一套腌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