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十四五”時期,我國圍繞深地、深海、極地等科技制高點,強化大裝備、大平臺建設,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下一步,力爭在“十五五”時期末打造“空天地海網”新型基礎設施和中國版全息數字地球,著力促進地礦、海洋、林草、地理信息等新質生產力增長點快速發展。
在衛星遙感領域,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研究員唐新明介紹,通過九年技術攻關,陸探一號衛星項目實現了中國L波段雷達干涉測量技術的整體突破,讓衛星“能用”、衛星數據產品“好用”。在陸探一號衛星之前,中國用于形變監測的干涉SAR(合成孔徑雷達)數據獲取只能通過國外衛星。陸探一號衛星發射后,實現全國月度全覆蓋數據獲取。
在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唐菊興表示,“十四五”時期以來,通過銅礦找礦理論創新和技術攻關,自然資源部在西藏地區實現銅礦找礦重大突破,改變了中國銅礦勘查開發格局,顯著提升銅礦保障能力。
在林業種質資源培育與質量提升方面,中國林業科學院院長汪陽東介紹,“十四五”以來,林草局主責管理了“林業種質資源培育與質量提升”重點專項。通過良種與良藝結合、良機與良法運用,實現“四良結合”,相關技術與裝備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顯著促進產業提質增效、降本增收,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落實“大食物觀”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副司長何凱濤表示,“十五五”時期,自然資源部將重點加強原始創新與攻關,梯次布局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接續實施“地質”“林草”等國家自然科學聯合基金,積極推動設立“海洋與國土”聯合基金,不斷夯實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加快標志性成果產出和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