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拍攝的表演者大多由商洛各縣區劇團演員義務扮演,其中山陽縣劇團就派出了20多人的演出隊伍,奔赴商州、洛南等地配合演出,團長王有山一人就飾演了3個角色,演出7場次。6月1日晚,劇組從山陽漫川移師商州,在陜西君威農貿綜合有限責任公司搭建的影棚內,來自商州、洛南、山陽劇團的演員們拍攝完李西華開拓商于新路、秦國武士比武等場景后,已經是2日凌晨3時,待到燈光、道具收拾完場地后,天色已明。
為了不辜負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努力完成好紀錄片《商于古道》的攝制配合工作,商洛廣播電視臺組成了由副臺長楊軍牽頭,相關部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協調服務小組,為劇組提供聯絡協調和生活服務。在不同的拍攝階段和不同場景的拍攝過程中,商洛廣播電視臺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及新媒體作用,全程系列跟蹤報道宣傳,營造出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商洛廣播電視臺也非常珍惜這次合作機會,組織各相關部室的編輯記者分段跟隨劇組觀摩學習。商洛廣播電視臺技術播出部副主任馬寧說:“攝制組對燈光的運用非常講究,往往一組鏡頭拍下來,燈光就要調整好幾次。這都是我們在節目錄制中值得學習的。”記者余傳輝說:“通過觀摩,大開了眼界,感受到了差距。例如,一個幾秒鐘的特寫鏡頭,攝制組都拍得很認真、很到位;每一個表現大場景的鏡頭,都采用多種拍攝手法,他們的拍攝技巧和表現手法、對場景的調度等等,大多都是我們從來沒有涉及到的。”編輯馮向東說:“攝制組的經驗非常豐富,創意多、描述故事的表現手法多,對我們編輯思路的提升大有幫助。”
“作為商洛廣播電視臺,協助夏駿團隊拍攝紀錄片《商于古道》,不僅僅是在完成一項文化廣電重大項目,也是對我臺編輯記者的一次培訓和鍛煉。夏導團隊的專業、敬業、團結協作的精神,給我們跟拍的編輯記者上了很好的一課。”商洛廣播電視臺臺長鞏文超說。
在拍攝過程中,各縣區宣傳部、文廣局以及市縣博物館、劇團、景區等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
幽幽古道歲月久,重拾歷史憶當年。紀錄片《商于古道》計劃分為3集,圍繞軍事之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三個重點,全方位、立體式表現商于古道的歷史沿革、發展變化和歷史貢獻。制作完成后,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相信隨著紀錄片《商于古道》的播出,商于古道這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交通要道以及美麗的商洛將會引發世人的再度關注。(文/賀煥成王浩圖/《商于古道》攝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