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重立
立足一個“早”字,突出一個“快”字,站穩一個“情”字——這是洛南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在便民服務“周解憂”實踐活動中對全體民輔警提出的硬性要求。每一位社區民警在處理問題時,都要先問自己:“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怎么想?希望問題如何解決?”這種“角色代入法”,已成為他們調處矛盾糾紛的常用方法和有效路徑。
今年以來,洛南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緊緊圍繞“三字訣”,靈活運用“角色代入法”,扎實推進“五步走”工作機制,組織民輔警深入開展“到群眾中去”便民服務“周解憂”活動,累計走訪群眾2300戶、1萬多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6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30多件,贏得了轄區群眾的普遍好評。社區民輔警也紛紛表示,這些方法務實管用。
在“周解憂”實踐活動中,城關派出所在吃透上情、摸準下情的基礎上,將設立在社區、商圈、中心街道的3個暖心警務會客廳打造成為民排憂解難的主陣地。同時,在轄區重點社區積極建設設施完備、制度健全的“周解憂”工作室,組織社區民警以常態化走訪、重點摸排、問題收集、研判解決為重點,持續開展為民服務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零懈怠”。
城關派出所堅持“早”字當頭,將早干預作為社區民警每日排查走訪的“必修課”,圍繞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物業糾紛、勞資爭議、征地拆遷、特殊人群等重點領域和問題,開展全方位、滾動式摸排,做到防范在先、干預在早。強調“快”字為先,構建靈敏高效的“即知即調”機制,建立以網格為基本單元的“瞭望哨”體系,確保每個角落有人關注、有人負責,一旦出現矛盾能夠快速介入,防止糾紛擴大升級。立足“情”字為本,通過角色代入理解當事人的處境、訴求和情緒,避免方法簡單粗暴,實現事半功倍的調解效果。同時,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為據”相結合,推動“警格+網格”深度融合,按照“情理法交融”路徑,扎實化解信訪積案和糾紛難案,積極營造和解氛圍,形成握指成拳抓矛盾調解工作格局。
今年8月底,派出所接到群眾反映某施工工地噪聲擾民并損壞下水管道的問題后,社區民警急群眾之所急,深入現場安撫情緒,認真傾聽居民因施工造成的生活困擾與實際損失,多次組織雙方座談協商,最終推動施工單位對受損群眾給予合理補償,及時修復排水管道,既解決了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也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
“普遍撒網、重點撈出、解剖麻雀、精準滴灌、跟蹤問效”——這“五步走”是城關派出所推動“周解憂”取得實效的又一法寶。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開展全覆蓋排查,動態掌握轄區人員信息,區分重點戶、放心戶、外出戶等類型;綜合指揮室對收集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按輕重緩急劃定等級,實行銷號管理;所領導根據問題類型制定解憂方案,協調推動落實;責任區民警根據群眾訴求列出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明確時限并付諸行動;最后通過調查回訪、信息反饋形成成效清單,由所領導評估問效,形成完整工作閉環。
通過“五步走”解憂工作法,城關派出所明確了民輔警在“周解憂”活動中的事、權、責,建立起全鏈條的群眾訴求辦理機制,涵蓋采集、研判、移交、銷號、回訪、督辦等環節,有力推動了“周解憂”工作常態化、長效化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