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河暢了,出門心里亮堂。”近日,在洛南縣四皓街道柴峪村,群眾對來走村入戶的紀檢監察干部說。這是洛南縣紀檢監察機關以“點題監督”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化作履職清單的生動實踐。
群眾的期盼處,便是監督的發力點。此前,四皓街道紀工委在入村走訪時發現,柴峪村沿線老舊道路路況較差,群眾對出行問題多有怨言。街道紀工委迅速上報后,將問題列入村級“一事一議”項目,街道辦積極爭取財政資金194萬元,新建河堤200、橋梁8座,清理河道5公里,昔日“堵心路”變身“舒心道”,極大改善了柴峪村568戶1875名村民出行條件。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針對民生項目申報難、審批慢等民生痛點,洛南縣紀委監委整合鎮(街道)紀工委、村(社區)監督委員會和“廉勤監督員”力量,實行臺賬銷號整改、風險預警糾治,聯動縣級部門、鎮(街道)責任單位成立工作小組,集中力量推動村級工程項目提質增效,倒逼“實事急辦、好事辦好”,讓民生項目不跑偏、不拖延。
聚焦“一領域一類事”“一鎮(街道)一實事”,洛南縣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全員入戶走訪、開門接訪、重點約訪等全面摸排群眾的難點堵點痛點,建立16件群眾身邊具體實事點題監督清單,推行“定事、定責、定時限、定效果”的“四定”工作法,構建起縣級領導領題、紀委監委主推、職能部門主抓、鎮村跟進工作格局。
接到殘障人員出行安全,家屬照料困難的訴求后,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五紀檢監察組迅速督辦,推動縣民政局、殘聯聯動摸排,為16個鎮(街道)1519名有需求的智力、精神殘疾人員免費配發定位手環,用科技為安全護航;針對殘疾人就業難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6場次728人,安置就業77人,推廣助殘“面對面”服務APP小程序,1165戶殘疾人家庭實現“信息無障礙、關愛零距離”。
“我們依托‘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對點題清單辦理實行“一重點實事一責任領導一責任片區”動態包抓,建立辦實事薄弱單位動態調整機制,通過蹲點監督、帶件下沉、約談提醒、發函督辦等方式,推動各鎮(街道)、部門聚力答好題,并對同類問題舉一反三、長效治理。”洛南縣紀委監委黨風室主任唐亞萍介紹。
截至目前,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督促辦成省級認定實事50件,涵蓋飲水、出行、看病、辦事、養老等民生領域,讓群眾從一件件實事中感受到監督的溫度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