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難題 聯動協同 營造環境
全市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本報訊(王丹)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帶來的雙重壓力,全市緊扣穩增長、促投資兩大重點任務,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前三季度,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87.4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3.2%,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別提高0.4、0.7個百分點,占比在各地市排名第二。分產業看,一產非公經濟增加值30.22億元,占一產的42.5%;二產非公經濟增加值149.27億元,占二產的71.2%;三產非公經濟增加值107.96億元,占三產的41.5%。1-9月份,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1136戶,其中私營企業2419戶、個體工商戶7873戶。
農業生產平穩,特色產業勢頭強勁。前三季度,全市菌果藥茶特色產業發展穩健。食用菌產量4.08萬噸,其中黑木耳4219噸,同比增長64.0%;核桃產量7.97萬噸,增長4.8%;板栗1.27萬噸,增長5.3%;藥材產量14.60萬噸,增長3.6%;茶葉產量0.41萬噸,增長8.5%。全市農業增加值74.89億元,其中非公增加值31.43億元,占到全市農業增加值的42%。
緊抓達產達效,工業生產逐步向好。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163.43億元,其中規上非公增加值120.64億元,占比達到73.8%。深刻認識穩工業在穩住經濟基本盤中的“壓艙石”作用,突出40戶重點骨干企業,狠抓工業運行監測,強化工業調度和要素保障,健全工業穩產推進機制,促進企業產銷銜接,組織召開了工業企業復工復產視頻會議、工業園區暨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工作座談會、重點工業企業(項目)促投資穩增長推進會、工業經濟月調度會等,制定完善工業發展考核辦法,實行“月通報排名”工作制度,采取倒排任務、掛圖作戰、定期研判等措施,全力推進工業經濟指標回升。
力保市場主體,消費市場逐漸回暖。從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收窄,商品零售相對較好,前三季度批發業和零售業增加值33.39億元,其中非公批發業和零售業增加值24.52億元,占到全市批發業和零售業增加值的73.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94億元,其中非公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69億元,占到全市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的96.9%。商務主管部門組織、引導商洛本土企業外出參展,推介商洛特產,同時依托“商洛市7城50家住餐店微利消費聯盟”“商洛山地農產直播聯盟”“商洛市商超鉅惠促消費聯盟”三大促消費聯盟,為企業搭建平臺,線上線下雙管齊下,不斷拓寬營銷渠道,提高商洛品牌知名度,擴大商洛特產市場占有率,共同促進消費品市場回暖。
狠抓聯動協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排專人專班、對照重點任務、主動對接聯絡、加大推進力度,扎實落實好“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牽頭協調工作,各配合部門和單位積極發揮職責職能,積極圍繞關鍵環節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開展工作。金融部門深入開展“三個三”專項行動,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含)以下的小微企業和“三農”擔保費率降至1%,單戶500萬元以上的降至1.5%,以企業融資需求清單為重點,主動對接企業,提供匹配的金融產品。廈門舉辦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商務部門組織企業參加“東亞食品博覽會”和出口轉內銷展銷會等系列活動4次,打通日韓、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歐美等4條國際貿易通道,幫助商州森弗、洛南泰華、丹鳳夏雨、鎮安永田農業等本土企業產品“走出去”拓展貿易新路徑。交通部門加快推進普通貨運車輛年審網上辦理,稅務部門主動向中小微企業推送“稅信貸”信息,農業部門積極向農戶發布農資企業供應信息等,有效促進了產業鏈供應鏈恢復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