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佩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有諸多的創業者在外拼搏,卻不忘故鄉哺育之恩,用一己之力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鎮安縣柴坪鎮和睦村村民李水平。
李水平在西安開了一所駕校,做好一名優秀教練的同時,他更想把兒子、父親和一個普通村民的角色扮演好。在駕校平穩發展的同時,他改造了老家的舊房子,為村里修建了5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供周邊村民休閑娛樂。
李水平從小跟著父親過著肩挑背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2010年,全縣大興烤煙產業,李水平想著年輕就要“干”,在父親的支持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村內的山山峁峁一次性流轉土地80畝種植烤煙,由于不懂技術又缺少管理經驗,每天動用上百勞動力上田,耗費大額的工費,導致全家賠了一大筆。“當時我的父親把我追了好幾里路打我,那年我33歲,我想著我還年輕,只要自己踏實肯干,一定會有出路。”李水平在交談中談道。
痛則思變。李水平因種烤煙賠了,但是他并沒有氣餒,反復思考后,決定走出大山謀福路。經過好幾年的摸爬滾打,2015年李水平開辦了自己的駕校,在西安只身一人前往各大高校、企業招生,回家鄉以及鄰近城鎮和縣城招生,經過5年多的努力,時至今日,年均招生穩定300多人,他終于成功了。
每每談到自己的成績時,李水平總是笑著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父輩留下來勤勞本分的傳統一直鼓舞我這么些年。”源之于“平頭哥”謙慎的態度和耐心的教導方式,駕校學員的考試合格率穩步上升,大兒子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醫藥大學。
隨著駕校生源的穩定,李水平抽出時間隔三岔五回老家和睦村陪年邁的父母,他發現如今農村老齡化嚴重,和父母同齡的老一輩也無力再從事農業活動,自己的父母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可是農村基礎設施單一,李水平想為鄉親們做點實事,看著村民茶余飯后無處休閑娛樂,經過與村組干部溝通謀劃,很快自己籌資在家鄉修建了500平方米的活動廣場,修建了活動室和專門理發室。村民易丙蘭說:李水平給我們修了廣場,讓我們有了玩的地方,大伙在一起其樂融融,還給我們聘請了一個理發師經常幫我們老年人義務理發,重大節日組織民間演出豐富百姓業余生活。”
“幸福生活、永報黨恩”幾個醒目大字映入眼簾,矗立在和睦村門戶牌上。正如李水平之前說的那樣:“我們老百姓和政府是魚水關系,我很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好日子,雖然我沒有家財萬貫,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