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山陽縣始終把產業脫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制定規劃,出臺政策發展產業,使2.54萬戶9.72萬名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面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地與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縣上積極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托山好水好環境好的資源優勢,走產業綠色化發展道路,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優選發展藥菌果畜4個全產業鏈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茶葉、中蜂、光伏、旅游4個區域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勞務、電商。制定《山陽縣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山陽縣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規劃》《山陽縣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規劃》等規劃方案和各年度產業扶貧計劃,出臺《山陽縣十大脫貧產業資金支持計劃》《山陽縣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山陽縣食(藥)用菌扶持辦法》等政策文件,成立了脫貧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十大脫貧產業專項領導小組,建立了每個產業由一名縣級領導牽頭包抓、一套班子跟進負責、一個工作組具體推進、至少一個龍頭企業帶動的“四個一”產業推進機制,通過規劃引、政策扶、領導抓、部門推,促進十大脫貧產業不斷壯大。
目前,全縣累計發展中藥材54萬畝、林果133.68萬畝、食用菌8000萬袋、天麻1650畝、茶葉15.61萬畝,其中千畝以上中藥材基地45個、林果基地54個、千箱中蜂養殖基地21個、萬畝有機茶園3個;飼養畜禽392.15萬頭(只)、中蜂6.48萬箱、水產1250畝;建成光伏扶貧電站110座38.221兆瓦,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旅游景區4個,美麗休閑鄉村7個,創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3個;建成社區工廠、扶貧車間及就業扶貧基地102個;建成山陽電商運營中心和鎮村電商服務站點120個;扶持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6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69個、專業大戶182個、家庭農場156個、職業農民709人,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30個,其中市級以上農業園區1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