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不負青春
退役軍人創業成功反哺家鄉
南曉文




初夏時節,萬物崢嶸,在金錢河畔的柞水縣金臺村、椒樹坪村,一百多個整齊劃一的產業大棚成為大山深處一道亮麗的風景,“柞水縣豐惠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牌子格外醒目。山里頭的早晨,春風輕拂、鳥語花香,退伍軍人蔡少東正拿著話筒向云南英武公司考察團成員介紹黃精、蒼術、白及等中藥材育苗技術,大棚里的群眾忙碌地下種、施肥、噴灌、除草……
19歲毅然投身軍營保衛邊疆,24歲退役歸來自主創業,做起瀕臨滅絕中藥材資源的培育開發,創業成功盡享收獲時,他卻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致富。這就是蔡少東,一個平凡的退役軍人,一位平凡的企業家,卻奏響了不平凡的青春旋律,為家鄉的脫貧攻堅做出貢獻。
放棄大學投身軍營
2008年初夏,正在備戰高考的蔡少東看到校門口貼著的征兵宣傳標語后心動了,他決定放棄考大學投身部隊,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后,父親默默不語,母親在電話里不停地勸說,他卻打定了主意,九頭牛都拉不回。父母見他心意已決,只能無奈地同意了。就這樣,脫下校服換上軍裝,他背著行囊毅然決然地奔赴新疆。從軍以后,他從不向父母訴說在新疆的冬天怎樣忍受狂風的嘶吼和刺骨的嚴寒、軍隊里訓練時的艱苦和參加維穩時戰友倒下時的心痛。這些艱難歲月,他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用鋼鐵般的意志默默堅守,一守就是五年,從新兵到老兵,從士兵到班長,不變的是他肩上的責任和從軍時的初心。五年里,他先后四次獲得“優秀士兵”稱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
五年的軍旅生涯,蔡少東褪去了稚嫩與青澀,變成了一名錚錚鐵骨的熱血男兒。退役回來,他本可以去柞水縣交警隊上班,當一名威武的人民警察??刹躺贃|放棄了這份工作,他四處尋找致富門路,想通過種植藥材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的想法讓許多人無法理解,父親也說話了:“你不讀書去當兵我沒有反對,現在有合適的工作,你又要去種藥,我堅決反對。種藥要有資金、技術、土地,藥材市場價格不穩定,不要瞎折騰,安安穩穩去上班。”父親的反對,親友的當地群眾在育苗基地勞動規勸,卻都沒有動搖他的決心。
2015年,他瞞著父親到云南、四川、漢中、安康等地考察,最后選定安康五里鎮一個小村莊,投資了25萬元錢,流轉土地10畝,建起20個育苗大棚。這些錢有他的15萬元退役費和向朋友借的10萬元錢,很快錢花完了,資金周轉不開,藥苗、種子無錢購買,他硬著頭皮回到家里,向父親介紹中藥材的發展前景、市場需求,以及朋友育苗年收入300萬元的例子,希望能打動父親。最終父親給他籌借了50萬元錢,有了父親的支持,他的勁頭更足了,第一次購買白及苗300萬株,育白及苗600萬株。
五里鎮是一個偏僻的鄉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一天只有兩趟船只往來鎮上,為了更好地觀察,做出詳細的記錄,他住在大棚附近14平方米的小集裝箱里,用幾塊木板做成簡易床,夏天大棚里近50度的高溫,熱得人喘不過氣來,可他每天仍然頻繁地進入大棚澆水、測溫度、觀察苗子生長情況,從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辛勤努力,他的大棚白及苗出苗率高,長勢喜人。可沒過幾天,發現苗子漸漸發黃,有霉爛和枯死現象,他趕快查閱資料,上網請求同行支招,同時請專家現場查看指導,及時采取措施,挽回了損失。
經過一年的精心培育,2016年春,他向云南出售優質白及苗1萬多株,每株1.2元,收入1.2萬元,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蔡少東信心百倍,接下來先后向漢中、安康等地出售藥苗500萬株,除過成本凈收入100多萬元,為當地貧困戶帶來務工收入30萬元。同時,他與陜西師范大學教授一起研究出新的種子育苗法,相比傳統塊莖育苗,出苗率提高了許多倍,技術簡單,易學易懂。
五里鎮的溫棚育苗合同到期后,他把目光投向山陽縣漫川鎮。那是一個美麗的古鎮,水源豐富、交通便利、信息靈通,他與朋友合租了30多個大棚繼續創業。有了之前的育苗經驗,白及育苗非常成功,可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越來越多,白及苗價格不斷下滑,以前是坐在家里等客戶上門,現在是客戶等他上門,眼看著白及苗到了移栽期,拿不到訂單的蔡少東心急如焚。這時,他一改平時的銷售模式,走起了電商銷售的路子,他注冊了“一畝田”商標,充分利用微信、QQ等信息平臺,推出網上訂購,送貨上門的銷售方式,保質保量、保栽保活,很快把藥苗遠銷福建、云南、四川、湖北等多個省份。他以誠信的態度、精湛的技術、優質的苗子,在白及圈子聲名鵲起,贏得了不同地區同行和公司的信任,并同云南英武農業公司、湖北荊州蘭科植物研究有限公司達成長期合作協議。
優質的藥苗、合理的價格、熱情的服務和誠實謙遜的人格,贏得荊州蘭科研究院董事長蔡曉華先生的青睞,蔡曉華從荊州飛往西安,親自邀請他去湖北做藥材種植技術指導,將荊州200多個大棚全部交給他經營。他積極策劃構想,最終確定以種植白及為主,兼種黃精、重樓、川貝等多種中藥材,與長江大學洽談合作,不但為長江大學在校生提供了實驗平臺,也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就業崗位,受到了高度稱贊,全國各地的藥材種植戶紛紛前來參觀學習。
放棄高收入回報家鄉
在外打拼五年的蔡少東,積累了豐富的育苗經驗,有了廣泛的人脈,藥苗銷售一天比一天多,收入大幅提升,創業的成功,使他成為家鄉大棚育苗致富第一人。他在西安、柞水購買了房子,開上了豪車,幾家大公司高薪聘請,都被婉言謝絕了,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鄉,一直想著要為家鄉的脫貧摘帽做貢獻。
2018年8月,他把大棚育苗基地轉包給別人,回到家鄉發展。為了選到合適地點,他跑遍柞水的所有鄉鎮、村落,最終把目光聚集到高寒偏遠的瓦房口鎮金臺村、曹坪鎮椒樹坪村,想把集藥用和膳食為一體的黃精種在這里,把健康和財富帶給家鄉的人。確定了項目和地點,他便開始租地、整地、購材料、建大棚,前期投資300多萬元,流轉土地200多畝,新建、租賃、復修大棚110個,育黃精苗2000萬株、白及苗1000萬株、蒼術苗100萬株,共計20多個中藥材品種,吸納兩地20多名貧困群眾常年在公司務工。同時,成立了“柞水縣豐惠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600萬元,以高新技術繁育藥用植物和規范化綠色種植、加工為特色,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為生產模式,著力發展秦巴山區珍稀、瀕危藥材生態種植。
如今,蔡少東的公司成為集藥材品種選育和育苗、種植技術推廣與合作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被授予“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示范基地”。下一步,他計劃投資300萬元,擴建兩個占地12畝的科研育苗大棚,著力打造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基地,免費為當地培養藥材種植人才;建黃精深加工工廠一座,生產黃精茶、黃精面條、黃精餅干等。
“部隊五年的鍛煉,鑄就了我能吃苦、肯鉆研、迎難而上的個性和品質,雖然我富裕了,但鄉親們的生活還很窘迫,我要帶領大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為家鄉的脫貧攻堅做出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退役軍人的擔當。”蔡少東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