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緒剛段金強
數十年來,香菇產業滋養著商南人,商南人對香菇也有著深厚的感情。遺憾的是,商南香菇產業發展無龍頭企業、無大品牌、無大市場,久而久之,部分種菇人的積極性減弱了,香菇種植規模難以擴大。
面對這種窘境,商南籍退伍軍人、返鄉創業者雷東海,看準了商南香菇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和未來前景,成立海鑫農業公司,整合商南食用菌產業。歷經4年多的發展,他在富水鎮建成了海鑫食用菌產業園,打造了3個“百萬袋”香菇示范基地,1個標準化工廠,1個以羊肚菌種植為主的珍稀食用菌基地,成為商洛市投資額度最大、產業體系最全、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食用菌行業龍頭企業。海鑫公司建設的“借袋還菇”基地,帶動400多戶貧困戶發展香菇600多萬袋,同時,間接帶動全縣1000多戶貧困戶發展香菇941萬袋,該公司“借袋還菇”的運行模式成為陜西省“八大產業脫貧典型模式”之一,企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產業脫貧工作十佳龍頭企業”稱號,在社會各界及廣大貧困戶中享有盛譽。雷東海用自己的不斷創新和努力實現著“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的愿望。
循環生產模式喚醒菇農產業意識
雷東海17歲那年因家庭貧困輟學,創業之初,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能讓鄉親們挖掉窮根,過上富足的日子。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海鑫公司包扶富水鎮黑漆河村,雷東海帶領公司上下,依托食用菌產業園優勢,首創“食用菌工廠化循環生產模式”,將木屑等原材料先用于生產木腐菇,一次廢料生產草腐菇,二次廢料加工生物有機菌肥,循環利用,降本增效。公司通過示范和引領,按照“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實現“優勢聯結、利益聯結”,合理布局生產基地,科學配置菇農資源,打造了“核心區+衛星基地”的香菇產業發展格局,激發了商南種菇人40多年來不曾有過的產業意識,引領商南香菇產業穩居陜西前列,推動商南香菇在陜西食用菌行業聲名鵲起。
“借袋還菇”開創商南扶貧模式
“目前上架的有60萬袋香菇,其中40戶貧困戶通過‘借袋還菇’戶均管護1萬袋。按去年的收入,種1萬袋年收入2.5萬元至3萬元不成問題。”在商南縣“借袋還菇”示范點富水鎮黑漆河村食用菌基地,黑漆河村劉善堂介紹道。
在這里,由合作社承建的大棚2017年免費給貧困戶使用,2018年1個棚僅收取500元費用,貧困戶從海鑫公司借來制好的香菇袋放在里面,管護生產后獲得收益。
雷東海結合公司和商南農業產業發展實際,以及自身在資金、技術、人才、規模及市場等方面優勢,為貧困戶量身打造了“借袋還菇”產業脫貧模式。公司負責免費做好香菇標準化基地規劃設計,指導做好香菇標準化大棚建設,免費培訓香菇栽培技術,并制好菌袋,貧困戶負責出菇管理,公司以略高于市場價回收成品菇,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缺資金,自力更生缺技術,銷售產品缺渠道”等問題。該模式一經推廣,貧困戶積極參與,各地競相復制,公司在農村產業發展、群眾脫貧致富中的帶動效應蓬勃釋放,推動食用菌成為全縣貧困戶脫貧奔小康的主導產業。
香菇產業一直是商南群眾普遍認可的“短平快”產業項目,平常年份,一戶菇農種植1萬袋香菇,要自己買菌種、打木料、建廠棚,前前后后忙碌近一年,年收入也只有4萬元左右。2016年,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思路,海鑫農業公司從外地調運玉米芯、蘋果樹枝等木屑,工廠化生產菌袋,標準化接種發菌后,按照每袋3元的成本價借給貧困戶。待香菇收購時,企業再按照協議價回收香菇進行精深加工,并回收廢棄菌袋生產有機肥。這樣綜合折算下來,菇農承受的資金成本、市場風險降低了,勞動時間縮短了,收入卻增加了近兩成,全縣菇農都稱贊這是一項惠民好政策。
富水鎮黑漆河村貧困戶余來成種香菇已經十幾年了,由于規模小,加上兩個孩子還在上大學,日子一直緊緊巴巴。為了幫助和余來成一樣的貧困戶盡快脫貧,雷東海探索出“借袋還菇”的幫扶模式,貧困戶可以向海鑫公司申請,企業將做好的菌袋按低于市場的價格借給貧困戶,等香菇長成之后,再由企業負責收購,企業扣除菌袋的成本后,會將其余的錢還給貧困戶。一借一還的過程,貧困戶省了本錢、賺了利潤,而企業也省去了人工成本,實現雙贏。老余2016年向公司借了8000個菌袋,2017年他就能收入兩萬多元。
“鋤草、澆水、打窩釘水泥樁……我和媳婦都在里面干活,每人每天60元,每月少的干三五天,多的干十多天,兩個人每月能領800塊錢。”富水鎮油坊嶺社區四組貧困戶桂連富說。他家還流轉了1.4畝地,每年租金1050元。一年下來,租金和務工費上萬元了。
一個菌袋的市場價在4塊錢左右,海鑫公司按照3塊錢的成本價借給貧困戶,政府還給貧困戶每個菌袋補助5毛錢,最終貧困戶只要2.5元就能拿到菌袋,比市場價節省了近40%。目前,通過向海鑫公司“借袋還菇”,先后有上千人成功脫貧。
依托“借袋還菇”模式,商南迅速掀起了新一輪發展食用菌產業熱潮,全縣超過50%的貧困戶從事香菇種植。為了確保商南食用菌產品產銷兩旺,公司在開拓市場上下功夫,專門在西安成立銷售公司和電商公司,組建專業團隊,開辟線上線下市場,終結了商南縣發展食用菌產業40多年來“無大龍頭、無大品牌、無大市場”的落后時代。
全產業鏈拓展增收空間
此外,為實現脫貧攻堅工作多元化、信息化、網絡化,海鑫農業公司借助互聯網發展優勢,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科學路徑,依托海鑫旗下電商公司,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宣傳、統一銷售“五統一”的思路,推出了“全產業鏈”電商扶貧模式,并成功與京東和“四通一達”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該模式首次讓商南香菇產業具備“實體依托、運營團隊、倉儲物流、品牌建設、平臺資源”等電商核心要素,引領商南香菇進入主流電商平臺視野,對商南縣香菇產業發展、貧困戶脫貧致富產生積極影響。
雷東海穩妥推進“木屑——木腐菇——草腐菇——有機肥”循環產業鏈,做優菌種、菌包、菌類加工產品及有機菌肥等產品,在解決香菇市場、品牌難題的同時,超前謀劃食用菌產業原材料供應、附加值提升及持續發展問題,努力實現原材料供給多向、產品開發多樣、增收渠道多元的目標,引領菇農產業效益倍增。
同時,他還開辦食用菌技術學校,培訓和推廣標準化種植管理技術,帶動更多貧困戶進行標準化種植,實現產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