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倩 余婷
時光的車輪滾滾向前,90后已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生力軍。他們勇于開拓、敢于創新,以愛好為源,大膽追夢,不怕輸、不服輸,在各自擅長或看好的領域摸爬滾打,為經濟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生代力量。

用愛好贏得事業
嬌小的身材,齊肩的直發,滿是膠原蛋白的臉龐,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身著一件深色的小西裝,干練又時尚,這是程緒給人的第一印象。
27歲的程緒是市區一家少兒英語培訓學校校長。僅從她年輕、充滿活力的外表,很難將她與一個投資380多萬元的培訓機構校長聯系起來。但事實上,她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以專業的英語培訓,將學校發展到有學生220多人,在市區校外培訓機構行業站穩了腳跟。
程緒出生于山陽縣,從小隨做生意的父母生活在楊凌。從開始接觸英語,她就喜歡上這門語言,上大學時也如愿以償地選擇了英語教育專業。剛進學校,她單詞發音蹩腳,性格內向,心里非常自卑,上課時幾乎不敢開口說英語。外教發現她的問題,一直“盯住”不放,上課總提問她。她不想服輸,硬著頭皮向老師和同學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膽嘗試用英語交流,經常與外教對話,她英語口語進步很快,人也變得自信開朗。“英語改變了我,也改變了我的擇業方向。”程緒說,選擇工作時,她考慮更多的是喜歡干什么,而不是能干什么。
“或許是90后比較有個性吧,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程緒說,對她而言,找一份工作解決生存問題不是首選,干喜歡的事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價值。2015年大學畢業后,她幾次跳槽,最后在楊凌一家培訓學校待了兩年,從基層教師干到校長,發現總是不能按照自己的理念開展教學,便辭職了。
辭職后,她想辦一家英語培訓學校,按照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和管理學生,她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經過前期市場調查,2018年4月,程緒帶著加盟的英語培訓機構來到商洛市區,開始了她的創業生涯。
在楊凌長大的她,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沒有任何人脈資源。程緒說,最開始要招聘教師,她不知道怎么招聘,就帶著自己的微信二維碼來到商洛學院門口,看見過往的學生就上去打招呼,問人家:“你好,要找工作嗎?我是某某學校的校長。”看到她一副毫無社會閱歷的樣子,沒有一個人向她咨詢,大家都用懷疑的眼神看一眼就走了。為了搞好招生宣傳,她帶人到街上發傳單,其時商洛市區正處于創衛關鍵期,在商場、學校門口,經常被保安追趕,她尷尬、委屈、難過,但很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抹干眼淚重新開始。
之后,找房子、裝修、買課桌,程緒心力交瘁。她說,那時壓力很大,也曾產生過放棄的念頭,但每一次別人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都會帶給她極大的快樂。去年8月12日,她和老師們在西街大都匯廣場上公開課,當時去了許多家長和孩子。公開課還沒講完,一個家長就要給孩子報名。她急忙幫孩子辦完手續,等那位家長離開后,她和同事擁抱在一起,歡呼雀躍,還將交定金的單據在朋友圈一連曬了好多天。“那第一個報名的家長,給了我們很大鼓勵。雖然前期付出很多,也吃了許多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說起這些,程緒激動不已。
經過幾個月的招生宣傳和免費體驗,英語學校正式開課,她第一批招收了近80名學生,是同期加盟學校招生人數中最多的學校。經過一番努力,如今學校已步入正軌。
創業半年多,程緒感覺自己似乎經歷了好幾年的成長,每天要面對眾多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做好管理和教學工作,這份責任讓她的內心更強大。“年輕的時候,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遵從本心,做喜歡的事,是一種無比快樂的體驗。”在程緒看來,未來是一個共贏的時代,機會很多,只要有想法并敢于嘗試,肯定能成功。

在發絲之間創造美
近期在年輕女性朋友圈非常火的網紅理發店老板許嵩,也是一位堅持自己的愛好,勇于實踐、大膽創業的90后。他沒有優越的家庭環境,沒有學歷做支撐,依靠勤勞的雙手和對美的不懈追求,成就了自己紅火的事業。
1994年出生的許嵩,是丹鳳縣鐵峪鋪鎮人,他從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2008年跟隨親戚到南京打工。父母期望他能在飯店里好好學手藝,將來做一個廚子,謀生不會太辛苦。但他在飯店干了一個星期,就被隔壁一間高大上的美發店吸引住了。看著美發店里來來往往的人,在發型師的一雙巧手下,像變魔術般大變樣,便無比向往。而最吸引他的,還是那些打扮帥氣的發型師,他想像他們一樣把自己變帥的同時,幫別人展現美。
雖然家人極力反對,他還是決然地到美發店當學徒。也許是由于喜歡,每一環節他都比別人學得快。擔任發型師兩年后,他輾轉到合肥、鹽城、鄂爾多斯及西安等地,學習各地不同的時尚風格。
“許多店都會在一個時期規定幾種流行發型,想要展現自己的風格很難,想出名更難。”許嵩說,經過幾年的積累與沉淀,他決定開一家美發工作室,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藝。
2015年底,他回到丹鳳準備創業。“我從來不做沒把握的事情。”許嵩說,雖然他對自己的技藝相當自信,但每一步還是要穩扎穩打。他沒有急于開店,而是應聘到縣城人氣最旺的美發店做發型師。很快,他的名氣便在丹鳳縣城傳開了,好多客戶點名讓他理發。連續半個月凌晨兩三點下班,顧客多得做不過來,就開始讓顧客通過微信預約。兩個多月后,他積累了100多個顧客。
2016年春節后,他在丹鳳縣城開起工作室,并明確定位客戶群為20歲至40歲的年輕人。由于客人太多,整日忙碌讓他身體吃不消,兩次調整價格,淘汰了部分顧客,依然又忙又累。“記得有一次,我一天給13名顧客染發,七八名顧客燙發,還給兩個顧客接頭發,從早上9點一直干到第二天清晨6點多,雖然一天進賬8000元,但人也累得趴下了。”說起這些,許嵩臉上帶著一抹自豪的微笑。
名氣越傳越遠,商州及商南的顧客都趕到丹鳳找他做頭發。2018年11月份,許嵩在商州的顧客已經積累到200多人,他在市區開了一家工作室,再次調整價格,淘汰中檔消費群體,定位客戶群為年輕女性。目前,他在商南的顧客也已積累了二三百人,計劃下一步在商南再開一家工作室。
許嵩是他進入美發行業后給自己取的藝名,如今這個名字在州城美發行業響當當,現在就連身邊人都遺忘了他的本名。曾經因給顧客洗頭,雙手長時間泡在水中,冬天滿是皸裂的血口子;曾因按照自己的想法處理發型,遭店長斥責;也曾因剪的發型顧客不滿意而失意氣餒。但如今,客戶每天在微信上排隊預約,他也會根據客戶不同氣質不同需求,打造滿意的發型。為了緊跟時尚潮流,他每天會在網上了解國際國內時尚潮流,每月花費數千元買時尚發行視頻資料。“不能吃老本,要緊跟時尚才能走得更遠。”許嵩笑著道。
“發現美、創造美、留住美。”許嵩說,他從事的工作,是發現每個人不同的美,并通過發型來突出他們的獨特之美,這也是對美的一種感悟。他說,自己很享受給顧客做頭發的過程,也想將自己的事業進一步做大,等積累到足夠的錢,他還要去韓國學習。他給自己定了一個長期目標,那就是未來的一天,能將美發與美妝、服裝結合起來,讓愛美的人美到極致。

青春因籃球而精彩
3月24日是周日,室外春光明媚,室內鄒恒帶著十多個孩子上籃球課。他一會蹲下示范如何起跳,一會躍起教怎樣投籃,不大一會兒,額頭就沁出汗珠。一絲陽光透過窗戶,照得鄒恒額頭上的汗珠閃耀著亮晶晶的光芒,也照得墻上那行“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是什么讓你當初走到這里”的字熠熠生輝。
1993年出生的小伙鄒恒與籃球打交道已十多年。他說,他的整個青春因籃球而精彩。
出生在山陽縣城,父母一直做生意,鄒恒的成長環境富足幸福。按照父母的規劃,鄒恒大學畢業后就要繼承家業。然而,上初二時,一堂籃球課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初中畢業后,他不顧家人反對,自己報考了體育學校,學習籃球專業。“家里人擔憂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而我認為,只要我好好學,一定能有所收獲。”鄒恒坦言,自己就是一條道走到黑的脾氣,只要認準了,就絕不放棄,到了體校后,因為訓練強度高,和他同去的五個同學有四個都中途放棄,他依然堅持著刻苦訓練。最終,父母被他的堅持和毅力打動,轉而理解和支持他。
體校三年,鄒恒總結出一個字:苦。早上上完文化課,下午就是不間斷的訓練。受到專業訓練,鄒恒的動作標準規范,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他還通過了籃球二級裁判員考試,從一個業余愛好者變成專業籃球人。畢業時,他因為身高不夠而無緣國家隊,這次的遺憾,沒有讓鄒恒氣餒,反而讓他重新認識了自己,有了更明確的定位和目標。他說:“籃球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也讓我領悟到吃苦耐勞和頑強拼搏的精神,何不學以致用,將所學變成立足社會的根基,把籃球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于是,他想到了辦籃球培訓班。
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鄒恒畢業后,一邊考察創業項目,一邊每天堅持打球,偶爾也參加一些籃球比賽。2012年,在參加市上的一次比賽時,他高超的球技被一企業老板看中,邀請他入職該企業。因籃球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這是鄒恒沒有想到的。入職后,他經常代表企業參加一些高規格賽事,2017年他代表商洛市參加了“中國三人籃球賽”,取得了陜西賽區第一名和全國第五名的好成績。
有了足夠的見識和豐富的社會經驗后,2018年鄒恒辭職,他決定自己開一家少兒籃球培訓班。找場地、做宣傳,2018年7月,鄒恒的無限籃球俱樂部培訓班開班授課。做少兒籃球培訓,不僅要擁有專業的技能,還得懂少兒教育以及少兒心理。開班前,鄒恒到西安幾所小學和幼兒園交流學習,并利用網絡平臺學習少兒教育知識。盡管剛開班時只招到四五個學生,他還是調整好心態,認真地教好每一節課。到第二個月時,就招收到30多名學生。
“雖然目前籃球帶給我的收入不高,但它給我的財富是快樂、積極向上、持之以恒,這種精神是可貴的。”鄒恒說。今年三月初,他到云南曲靖參加了中國籃協西部裁判員、教練員培訓,取得E級籃球教練員資格。下一步,他打算積極響應國家提出“全民運動”的號召,做些公益活動,讓專業的籃球技能培訓走進校園;同時,擴大籃球培訓班規模,讓籃球精神之光照耀到每一個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