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楊占水 程 剛 張 晨)“國家的扶貧政策就是好,包扶單位和包扶干部就是親,這兩年來我發展核桃園、桑園3畝多,每年養豬兩頭,包扶單位介紹在鎮衛生院干環衛工年收入2000多元,我在家門口打零工年收入8000多元,加上其他的收入一年有1.8萬多元,我家的貧困帽子終于要摘掉了。”12月20日,鎮安縣米糧鎮清泉村三組貧困戶代邦榮高興地說。這是我市強化脫貧攻堅實績考核為貧困戶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將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突出考準考實扶貧實績,為“三項機制”運用劃出“硬杠杠”,各級各部門呈現出“九牛爬坡、個個出力”勇于擔當作為的良好工作態勢,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正被一點點地啃下。2017年以來,我市累計有53個貧困村退出、17775戶69217人脫貧。今年扶貧成效半年考核點評,我市獲得優秀等次。
我市將脫貧攻堅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初圍繞“八個一批”7類44方面內容,從縣區、各部門和黨員領導干部各個層面,分解脫貧攻堅年度任務,年終對照年初下達的任務,按照單位自評初審、脫貧辦審核及對標述職、交叉檢查、走訪調查等程序,重點考核產業、就業、教育、健康、生態、兜底、易地搬遷、房屋改造及水、電、路、視、訊等政策落實情況,確保各項扶貧任務落實。
為了突出考準考實精準扶貧實績,我市在季度或半年督查考核前,都要制定考核方案和評價打分細則,圍繞產業支撐、移民搬遷、金融支持等“八大行動”方面內容,逐一明確規定得分、扣分和加分、減分的標準。考核中,采取現場查看、走訪群眾等方式,對照評價打分細則,逐條核查現場評價賦分,并綜合運用主管部門平時考核得分、市上廳級領導評價得分,加權形成督查考核綜合得分。現場考核結束后,隨即召開點評會,逐縣區、逐單位公開通報得分排名,點評特色亮點及問題不足,對排名靠前的進行表彰獎勵、在年終考核中加分,對處于后進位次的予以約談督導、在年終考核中減分,有效激發縣區、部門和干部比拼爭先、奮勇趕超的工作激情。
如何調動幫扶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我市制定出臺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督查考核配套辦法,健全了“四支隊伍”管理臺賬,全面實施駐村工作考勤制度,由派駐所在縣區和鎮辦統籌對駐村工作隊和工作隊成員、第一書記、包扶干部進行專項督查考核,在頂層設計層面有效保障了駐村幫扶工作落地生根。在考核中,第一書記采取實地查看精準扶貧工作實績和組織黨員、群眾、貧困戶進行走訪測評,駐村工作隊著重考核駐村干部在崗和日常任務完成情況。對于不嚴格執行制度,精準幫扶工作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或嚴肅處理。
通過精準考核扶貧實績,為全市運用“三項機制”,在脫貧一線識別、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據。2016年以來,全市運用“三項機制”提拔重用扶貧實績突出干部271名,表彰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231個、優秀鎮辦黨委書記20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200名、優秀共產黨員325名,約談脫貧攻堅問題突出縣黨政正職兩個,調整脫貧攻堅履職不力縣區扶貧局長5名、鎮黨政正職兩名,容錯糾錯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