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季 何獻國



今年53歲的齊秋鳳,是洛南縣景村鎮(zhèn)御史村一組一位普通的農(nóng)家婦女。從她那黝黑消瘦的面容上,你就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她帶來的痛苦與折磨。
但是,通過黨和政府近3年來的脫貧攻堅行動,這個中年農(nóng)家婦女臉上的愁苦日漸褪去,笑容一天比一天燦爛。
不幸家庭成了貧困戶
2013年,齊秋鳳的丈夫張善民不幸患上腦梗,從此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張良初中畢業(yè)后,一直在外打工。他們一家三口人,就住在四間磚木結構破舊的瓦房里,日子在小山村里還算過得去。
起初,她并沒有覺得生活有多么艱苦,可到2014年,丈夫的腦梗更嚴重了,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家庭經(jīng)濟來源斷絕。為了給丈夫治病,她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了3萬多塊錢的外債。兒子在外打工掙的錢,也只能勉強維持住他自己的日常生活。這樣一來,她家的日子捉襟見肘、舉步維艱,讓她倍感生活的艱辛。這一年,因為丈夫的病,她家被評為貧困戶。 戴上貧困戶這頂“帽子”,她心不甘情不愿。在農(nóng)村,很多人以能被評上貧困戶為榮,而她卻覺得這是一種十分不光彩、不體面的事情。面對貧病交加的困境,她沒有抱怨,沒有嘆息,而是勇敢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照顧丈夫,一邊發(fā)展生產(chǎn),她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脫貧致富。
立志摘掉“窮帽子”
丈夫生活不能自理后,齊秋鳳一邊四處求醫(yī),一邊就近找工作。
本村宏泰金銀花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郭夏鋒的養(yǎng)雞場就在她家對面,她就去養(yǎng)雞場打工。初到養(yǎng)雞場,郭夏鋒對她說:“我這里工資不高,活兒既臟又累,你愿意干就來,不愿意也不勉強。”想到自己一個女人家,沒有一技之長,家里還欠著巨額外債,她就爽快地答應了。
的確,在養(yǎng)雞場里干活,活兒不是很重,但每天早出晚歸,要拌食、上料、喂水、收蛋、裝盤、封箱,還要消毒殺菌、打掃雞舍、清運雞糞,一整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第一次從郭夏鋒手中拿到辛辛苦苦打工賺來的500塊錢,她流下了欣慰的眼淚,從內(nèi)心感激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為摘下貧困戶這頂不光彩的帽子,早點過上好日子,她起早貪黑地勞作,不知疲倦。一年下來,雖然有了一些收入,但還是入不敷出。丈夫的病情依然不見好轉(zhuǎn),兒子快30歲了還沒成家,日夜發(fā)愁的她感覺自己快撐不住了。
結對幫扶“拔窮根”
2015年,市編辦開始包扶御史村,市編辦主任范良增與齊秋鳳家結成了幫扶對子。他每周來她家探訪一次,給她提供物質(zhì)上的幫助,送些化肥、花生種子等,有時也捐一點錢,但更重要的是給她帶來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并全力支持她發(fā)展產(chǎn)業(yè)。
范良增鼓勵她說,發(fā)展產(chǎn)業(yè)完全可以幫助她家脫貧致富。于是,給她家免費贈送了10斤黑花生種子,讓她種在快要荒蕪的二畝地里,還鼓勵她種了一畝地的板藍根。僅這兩項產(chǎn)業(yè),齊秋鳳家當年就收入9000多元,極大地鼓舞了她脫貧致富的信心。
每天天剛蒙蒙亮,齊秋鳳就早早地起床,到養(yǎng)雞場里給雞添加飼料、挑水、清理雞糞。當這些活干完之后,太陽已經(jīng)老高了,她趕緊回家給丈夫做飯。吃過飯洗涮完畢之后,她又去地里翻地、除草、上肥,每天起早貪黑拼命勞作,一刻也不得停歇。
就這樣披星戴月、夜以繼日地奔波在家里、雞場和莊稼地之間,她累得腰酸腿疼、吃飯不香,人也變得又瘦又黑。
有一次,她竟暈倒在花生地里,鄉(xiāng)親們把她抬回家。村醫(yī)告訴她,這是由于她長期過度勞累,又不注意飲食,營養(yǎng)跟不上導致低血糖。村醫(yī)讓她一定要增加營養(yǎng),勞逸結合,可忙得像旋轉(zhuǎn)的陀螺似的她,怎么能停得下來呢?想到丈夫的病,想到兒子還沒娶到媳婦,她暗暗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倒下。自己倒了,這個家就倒了。郭夏鋒體諒到她的艱辛和不易,主動提出給她漲工資,由每月500元漲到700元。市編辦又免費給她家贈送了4箱中華蜂,由郭夏鋒的合作社代養(yǎng),年底給她家分紅800元。村上也給她安排了一個公益性崗位,讓她打掃從她家門前到郭夏鋒雞場那段道路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這樣一來,她四者兼顧——每天打掃好路段衛(wèi)生后去雞場務工,回家給丈夫做飯,又去地里干活。生活雖然苦了些,可她已經(jīng)看到希望的曙光。
主動“摘帽”樹榜樣
2017年,丈夫的病情稍稍好轉(zhuǎn),他不但能獨自一個人做飯,還能在家打掃衛(wèi)生,這樣就大大減輕了齊秋鳳的負擔,在外打工的兒子也有了較穩(wěn)定的收入。年底,她家人均純收入超過4521元,達到脫貧標準。
在年底的脫貧退出大會上,部分已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戶不愿退出,齊秋鳳第一個站出來說:“我愿意主動退出貧困戶!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市編辦的真心幫扶,夏鋒合作社的提攜幫助,讓我家脫了貧,我堅決不再拖黨和政府的后腿,自愿退出貧困戶。今后,我還要繼續(xù)努力,通過辛勤勞動發(fā)家致富,決不辜負黨和政府、市編辦以及夏鋒對我家的一片深情厚誼。我相信:我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話音剛落,臺子下面就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她深深知道,這是廣大群眾對她勇敢退出貧困戶的高度贊譽,也是對她今后幸福生活的真摯祝愿。
在她的帶動下,全村有13戶達到脫貧退出標準的群眾也積極退出貧困戶行列。年底前,御史村順利完成整村脫貧退出任務,從而成為景村鎮(zhèn)第一個整體脫貧的村子。
開啟幸福新生活
今年3月,齊秋鳳的丈夫身體逐漸恢復,能下地干一些輕便活兒,齊秋鳳手頭也有了一些積蓄,她叫人把家里的舊房子推倒,要新建一座四間兩層的樓房,還想張羅著給兒子娶媳婦。經(jīng)過半年多的忙碌,漂亮的新樓房現(xiàn)已基本完工,明年開春就能入住。
8月份,“我的脫貧故事”宣講村村行活動在洛南縣古城鎮(zhèn)王村和城關街辦舉行,齊秋鳳作為致富能手代表,講述了自己在脫貧攻堅中的事跡。她真實感人的故事,為廣大干群帶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為貧困群眾脫貧攻堅奔小康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現(xiàn)如今,她逢人就夸黨的政策好,夸市編辦包扶工作隊好,夸郭夏鋒好。每每遇見她,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她臉上的笑容多了,也更燦爛了。
齊秋鳳,一位普普通通的農(nóng)家婦女,她的脫貧故事也許并不曲折、也不生動,但她的脫貧故事給了我們兩點啟示:貧困戶只要有走出貧困、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就一定能脫貧;在農(nóng)村,只要抓住土地這塊“寶”,多門路經(jīng)營,勤干苦干加實干,發(fā)家致富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