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都曉莉 張丹東)市科協包扶丹鳳縣龍駒寨街辦馬爐村以來,按照“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的脫貧模式,實施黨建強基鑄魂、資產資源整合、特色產業支撐、集體經濟培育、基礎設施帶動和扶志扶智脫貧“六大工程”,使馬爐村2017年順利實現村出列戶脫貧目標。2018年6月,馬爐村被評為“全市追趕超越暨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
市科協深度挖掘馬爐村全國黨代表、勞動模范劉西有寶貴精神文化資源,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積極開展扶志扶智活動,采取結對幫扶、典型引導、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方式,加大“三變”改革政策和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在經營主體帶動上,市科協成功引進商洛市申農公司盤活村集體土地、林地、房屋等經營性資產,形成集精神脫貧培訓教育、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特色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溪谷鄉村旅游產業體系,帶動全村50戶貧困群眾增收。做足資產參股分紅文章,將15畝林地、學校量化資金50.12萬元,注入公司參股經營。注冊成立馬蓮臺旅游產業園,將水庫量化資金240萬元,與爭取的13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一并,按每500元為1股的標準,設置人口股1297股,量化為9699.4股,實現了貧困戶參股經營的全覆蓋,人均占股6.07股,貧困戶10.05股。
在群眾增收產業上,市科協引導、鼓勵群眾積極發展溪谷鄉村旅游、中藥材和雜糧種植加工、手工藝品制作和冷水魚養殖等特色產業。建成劉西有紀念館、草編廠和農產品加工作坊群各1處,發展冷水魚養殖3萬尾,科管山茱萸2000畝,種植中藥材1000畝、木瓜600畝、雪蓮果50畝、金皂角350畝、高山蔬菜160畝,安裝光伏發電設備1套,打造特色民居20戶。同步改造提升水、電、路、視、訊等配套設施。目前,通過光伏發電和冷水魚養殖,有效帶動村集體經濟積累增加5萬元,全村人均收入達9320元,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