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十大看點”掃描









40年櫛風沐雨,40年砥礪奮進,40年蛻蛹化蝶。在素有“中國改革試驗田”之譽的丹鳳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干”,將改革發展的“接力棒”一程接一程傳遞著。帶領勤勞智慧的丹鳳人民在丹水鳳山大地上譜寫了劃時代的壯美詩篇。
看點一 發展理念不斷轉變,創新開放奮發向前
40年來,從依山致富的資源消耗開發型,到綠色現代的生態環保型,丹鳳走過了一條不斷探索和發展的路子,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至2017年底,全縣完成生產總值97.2億元,是1978年的221倍;實現財政總收入3.1億元,是1978年的150倍。先后捧回陜西省縣域經濟發展爭先進位獎等多項榮譽。
看點二 現代農業生機盎然,鄉村振興良好開端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增加值達到11.3億元,比1978年總量增加了39倍。丹鳳核桃獲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丹鳳葡萄入選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棣花鎮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
看點三 工業發展態勢穩健,綠色環保效益顯現
聚焦轉型升級謀劃現代工業項目,積極扶持培育堯柏水泥、恒大產業園、祥瑞物聯、中小企業孵化園等一批工業項目,東河、商棣工業園區等工業集中區相繼建立。2017年,工業增加值達到49.73億元,比1978年增加了552倍。獲陜西省縣域工業經濟增速十強縣等榮譽。
看點四 旅游開發亮點頻閃,走進丹鳳不說再見
持續加快縣內旅游景點資源整合和旅游設施建設,三產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6.2億元,比1978年總量增加了516倍。棣花古鎮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被評為全省十佳美麗村鎮、特色民宿集群,進入陜西旅游業百強榜。全縣3A級景區達到5家。
看點五 城鄉面貌滄海桑田,發展環境顯著改善
實現江南江北一體化、縣城商鎮棣花一體化格局。中心城區建成面積由1978年的不到3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8.5平方公里。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和國家級衛生縣城,全縣城鎮化率達到57%,是1978年的8.7倍。2017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1.3億元,是1978年的7800倍。
看點六 脫貧攻堅經驗不斷,小康路上你追我趕
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程帶動進城落戶5.4萬人。陜南移民搬遷、產業園區、小城鎮建設、精準扶貧、消費市場培育“五位一體”的“丹鳳經驗”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多次報道。華茂模式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扶智扶志工作受到省委領導好評。
看點七 民生保障舍得花錢,執政為民應該點贊
累計投入建成各類民生項目5萬多個。13年免費教育政策得到落實,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科普示范縣、省級“雙高雙普”縣順利通過驗收。2017年城鎮登記失業率3.02%。城鄉低保、高齡補貼、養老保險應保盡保,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看點八 生態環保嚴守紅線,美麗丹鳳可圈可點
堅持綠色底線意識和循環發展理念,建立了三級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水土流失、丹江污染等工程有效治理。40年新增綠化造林496.7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47.6%上升至67.5%。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8%和83%,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II類標準,空氣質量好于或達到二級以上天數317天。
看點九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丹鳳美名遠播近傳
圍繞讓丹鳳文化資源大縣成為文化名縣目標,按照“文化+”發展模式,挖掘丹鳳豐厚的文化資源,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打造“商于古道·丹鳳朝陽”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繁榮文化文藝創作,采取“寫丹鳳、畫丹鳳、唱丹鳳、拍丹鳳、推丹鳳”的方式,講述丹鳳好故事、傳播丹鳳好聲音、樹立丹鳳新形象、聚集丹鳳正能量,為全縣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
看點十 黨建工作日趨規范,黨旗映紅丹水鳳山
積極創新打造“丹鳳朝陽·先鋒引領”黨建工作品牌,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五大建設全面推進,基層組織規范化管理日趨增強,為丹鳳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領航作用。
策劃:王舒 組稿: 周文治 樊利仁 馮永發 耿李元 圖片:彭剛軍 江一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