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 李沛)今年以來,山陽縣積極探索推行金融扶貧新機制,發揮金融扶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上的助推作用。至10月底,全縣有8842戶貧困戶得到金融扶貧的支持,獲貸率達到62.5%。
強化協調服務“推著貸”。該縣成立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與縣農商行、郵儲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定期召開金融扶貧工作聯席會,形成“政府主導、金融企業參與、貧困戶受益”的金融扶貧協調服務機制。鎮辦設立金融扶貧服務站,村委會設立金融扶貧工作室,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需求資金提供幫助。
強化風險防控“穩著貸”。縣財政將5336.46萬元金融扶貧專項資金作為精準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分別存入縣農商行、郵儲銀行,由承貸銀行按照1:10比例投放小額貸款,政府和銀行按7:3的貸款風險比例承擔。截至目前,全縣已對8842戶貧困戶發放3.6億元小額貸款。
強化信用評級“樂著貸”。縣人行牽頭,各承貸金融機構負責,采取“上門考察”方式,對全縣所有“缺資金”貧困戶的個人資產、家庭收入支出、有無不良嗜好、有無經濟犯罪記錄等情況進行信息采集并錄入信貸系統,利用大數據“互聯網+農戶”信用系統打分評定信用等級。貧困戶可直接憑“信用等級”到承貸銀行獲取相應數額的“免擔保”貸款。
強化產業培育“領著貸”。緊緊圍繞藥、菌、果、畜“四大全產業鏈產業”和茶葉、中蜂、光伏、旅游“四大區域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建立金融精準扶貧項目庫,利用精準扶貧信貸風險補償金,創新金融扶貧“產業貸”業務,讓承貸銀行“放貸”有依據,貧困戶“用錢”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