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瑞
“金臺密境,鐘鼓聲悠遠,風輕輕吹起了云煙……”一首《小城鎮安》唱響了“來安去安,小城鎮安”這個秦嶺深處小城的變遷故事。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鎮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積極打造旅游示范縣、不斷激活各類生產要素、持續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破解貧困難題,促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全縣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0.42億元飆升到2017年的106億元。
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爭做綠色發展排頭兵。近年來,鎮安縣委、縣政府堅持走文旅融合之路,按照“一個中心,兩大環線”的旅游發展總體布局,深入挖掘生態文化、地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現代文化等資源,建成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3個,通過幽靜的環境、天然的氧吧、安適的生活、安閑的節奏、安然的文化思想,真正實現“來安去安,小城鎮安”品牌的內在價值。2017年,到鎮安旅游人達到了685萬。
激活生產要素,釋放經濟發展動能。以“文化旅游名縣、資源循環強縣、高山農產大縣”為目標,鎮安不斷激活各類生產要素,有效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特別是“十五”末以來,鎮安全面實施“黨建夯基、環境創優、扶貧開發、財源建設、城鎮提升”五大工程,不斷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生產總值自2005年以來連續12年保持在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11.4%,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鎮安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實力提升幅度最大的時期。
保障和改善民生,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高。鎮安始終把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全縣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7元,是1978年的106倍,年均增長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489元,是1995年的9.8倍。2017年末,鎮安城鄉居民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6.9萬人,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2.7萬人、城鎮職工參加醫療保險1.6萬人、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23.2萬人。同時,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事業,2017年全縣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8.5%、普惠幼兒園占比81.5%。
創新舉措破難題,精準施策挖窮根。自1996年世行扶貧開始,鎮安經過20多年艱辛的探索實踐,脫貧攻堅取得了很多歷史性的成就,先后探索實行了“戶分三類”“三帶四聯”“移民搬遷三精管理”“六條鐵律”“中心戶長”“一約四會紅十條”等脫貧攻堅經驗,全縣脫貧攻堅步伐不斷加快,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2017年,全縣1800戶6793人穩定脫貧,鎮安縣榮獲全省“2017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優秀縣級單位”,鎮安“戶分三類、精準幫扶”脫貧攻堅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2018年即將全面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