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系列報道之三
代緒剛
“我們草薦溝六七組200畝狝猴桃全部栽植完畢,現在草薦村再沒有可流轉的集中連片土地。”商南縣青山鎮草薦村包村干部張耀自豪地說。商南縣青山鎮6個村在初冬之際掀起了新一輪產業脫貧“擂臺賽”。
商南縣青山鎮地理條件差,沒有集中連片土地,不便于農業產業大規模發展,和縣內312國道沿線鄉鎮競爭不占優勢,使得該鎮在脫貧攻堅工作起步階段異常艱難。
“沒有退路,只有尋找出路。”青山鎮黨委書記相林斬釘截鐵地說。青山鎮不等不靠,搶抓政策機遇,通過“借力”發展,實現了成功逆襲。
為了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青山鎮開展多種形式的“扶志扶智”教育活動。邀請感動中國人物、“最美陜西人”馬華為貧困戶開展了勵志演講。承辦了“陜西利群陽光”公益助學及陜西醫藥集團捐資助學活動,資助了40名學生。在各村開展“家風家訓”上墻活動,定期開展“身邊好人”評選,弘揚正能量。陸續舉辦14期脫貧技術培訓班,培訓貧困戶600多人次,邀請脫貧標兵講述脫貧故事,激發脫貧斗志。
面對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青山鎮緊緊抓住國家開發銀行支持貧困村建設機遇,為4個貧困村爭取到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成為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劑“強心針”,全鎮各村(社區)“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村莊靚化、環境美化”四化建設全面鋪開,硬化道路23條43公里,架設各類橋梁34座,庭院硬化1200多戶,房屋涂白美化900多戶,4個村通組道路全部硬化。通過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提升了貧困村脫貧質量。
青山鎮注重發揮產業扶持資金作用,對企業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陸續引進神農兔業、鴻德農林業、秦嶺紅紅茶、融匯城商貿等企業在鎮上投資興建產業,發展了30萬只肉兔養殖基地,3000畝高端紅(白)茶,2000畝艾蒿,2000畝狝猴桃,300頭肉牛養殖基地等主導產業。每個村都有5至6家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社,有3至4個主導產業,共輻射帶動395戶貧困戶實現長期穩定分紅,每戶增收4000元以上。原來居住在丹江邊龍門片區的貧困戶郝蘇保,2017年通過移民搬遷住進青山移民小區,告別了舊危房,通過入股光伏發電基地每年股金分紅3050元,再加上在小區社區加工廠務工每月又有2000多元收益,昔日的貧困戶正邁開大步奔向脫貧致富的大道。
在做好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工作的同時,青山鎮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架設太陽能路燈300多盞,建成集鎮集中供水工程惠及2000多名群眾,建成大型垃圾填埋場1座,設施垃圾清運箱54個,在人居集中區修建花池540多個,花欄2000多米,修建文化墻23處,架設休閑長廊13處,使農村群眾生活更方便快捷、干凈整潔、多姿多彩。
一系列舉措,成功擊穿貧困這個“絆腳石”。兩年來,為了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鎮上干部舍小家為大家,錘煉了一支能吃苦、樂于奉獻的干部隊伍,形成了“凝心聚力抓脫貧,團結一心干成事”的局面,貧困發生率由15%降低到1.3%,各項工作走在全縣前列,互助資金管理、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到國家九三學社表揚,在全縣各鎮辦脫貧攻堅工作考核中連續兩年位于前兩名,去年4個貧困村率先退出,今年最后一個貧困村即將退出。今年10月份,青山鎮被商南縣委、縣政府評為“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鋒鎮”,有望在全縣第一個實現整鎮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