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近年來,山陽縣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將貧困戶緊緊綁在產業鏈上,有效促進了貧困村發展、貧困戶增收。
該縣采取政府引導、平臺公司主抓、貧困農戶自愿參與的方式,由發起人根據當地實際選定項目,建立產業基地,鼓勵農民自愿入社。貧困戶通過入股分紅、基地務工等形式達到增收脫貧。截至目前,德清源金雞項目養殖場房動工建設,設備采購完成招標;秦嶺優源萬頭種豬場、飼料廠基本建成,10萬頭育肥廠主體在建;板巖誠惠2條全自動菌醬生產線建成試產,農光互補園、科技研發中心、陜南黑豬養殖場投入使用。新建中藥材基地22.6萬畝、核桃基地2.1萬畝、茶葉基地2.8萬畝,新發展食用菌1730萬袋,養殖中華蜂2.8萬箱,建成光伏電站21.86兆瓦、在建128.14兆瓦。新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家,專業大戶27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11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