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劉婷 李小龍

李芳民細致入微照顧年邁患病的婆婆

面對癱瘓的丈夫,李芳民不離不棄。
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大難臨頭各自飛。然而,在洛南縣景村鎮八一村李芳民這兒,卻只有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不離不棄。她悉心照料下肢癱瘓的丈夫和久病臥床的婆婆的感人事跡,傳遍了周邊村鎮,受到了村民的好評和稱贊。
見到李芳民的時候,她正忙著給丈夫喂飯,每舀一勺都先放在自己嘴邊吹一吹,晾涼后再喂給丈夫。一頓飯下來,李芳民出了一身汗。忙完了丈夫這邊兒,她又趕緊來到婆婆身邊,看到婆婆腿上的傷口又出膿血了,她取出藥匣子,在燈下仔細的消毒、包扎,發現婆婆小便失禁,褲子臟了,她又給婆婆換了褲子,拿去河邊清洗。到了半晌,李芳民自己才吃上飯。說起苦累,李芳民誠懇地說:“沒什么,都是一家人,我身體好點,照顧他們是應該的,我做的都是自己該做的事情。”一人扛起家庭重擔
李芳民原本也和許多人一樣,過著普通的農家生活,她在家務農并照顧兒女、婆婆,丈夫白叔良常年在山西、河北等地的煤礦、工地上打工掙錢,家里蓋起了兩層樓房,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平凡而溫馨。
隨著兩個孩子的成長,婆婆的年紀也大了,由于年輕時就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行走十分不便,只能長年臥床。李芳民便細心地安排好婆婆的生活起居,每天早上給她穿衣,晚上用熱水幫她泡腳,陪她聊天,按摩四肢,天氣好的時候,還將她背到院子里曬太陽……這一照顧就是近十年。
2015年,一場意外打亂了這個平靜的家。丈夫白叔良在巡檢鎮干活時,突然感到頭暈,當晚突發腦出血,經過兩次住院治療,命是救下來了,但下肢卻失去了知覺。
面對癱瘓的丈夫,李芳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無助、絕望后,還是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早上四五點就起床,給丈夫和婆婆接倒大小便、洗漱,然后燒火做飯,之后就匆忙去地里干活。一兩個小時后,她又趕回家看看,然后又去地里……一天下來,她睡覺時已經半夜了。
丈夫和婆婆大小便失
禁,衣服得經常換,李芳民每天至少要洗兩次,她先把衣服拿到路邊的小河里,將上面的糞便洗掉,然后回家里再洗一遍,即使冬天也是這樣。“最怕的是雨天,一下雨婆婆的類風濕關節炎會更嚴重,經常疼的大聲呻吟,洗的衣服也干不了。”李芳民說,她不怕照顧婆婆和丈夫的煩瑣,怕的是看著他們難受,自己卻無能為力。“這幾年多虧了兒子在外打工掙錢,他每個月都往家里寄錢。”李芳民說,自從丈夫患病以后,自己也出不了門,家里的花銷全靠兒子在西安開摩的、送快遞。我的手就是你的手
去年,丈夫白叔良的腦溢血就犯了四次。有一次,救護車將其送到醫院的時候,白叔良的手腳冰涼,李芳民把大衣扣子解開,用胸口焐熱丈夫的腳。住院的時候,一邊要照顧醫院里的丈夫,一邊還牽掛著家里的婆婆。兩頭跑實在忙不過來,李芳民就讓兒子回來,晚上開蹦蹦車把丈夫拉回家里,可以兼顧照料兩個病人。早上給婆婆把早飯做好,再讓兒子開蹦蹦車帶丈夫去醫院,這樣堅持了20多天,丈夫出院了,李芳民瘦了十幾斤。
李芳民說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心情不好情緒失控。一天早上,李芳民將灶膛里的柴火灰清理出去,回來時聽見屋里有哭聲,她來到臥室,只見丈夫在床上邊哭邊用手使勁打自己,她一把抓住丈夫的手:“你這是干什么?”丈夫哭著說:“我不想再拖累你和孩子了,我活著一天,就多拖累你們一天,我死了,你們也就解脫了!” 李芳民抱住丈夫哭了:“有我一口吃的,絕餓不著你,你放心,娃都大了,日子會好起來的,再說媽年紀大了,經不起刺激!”李芳民耐心開導丈夫:“你癱瘓了,還有我呢。我的手就是你的手,你要干啥我幫你,只要你還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每天回家能和你說上幾句話,我就滿足了。”聽了李芳民的話,白叔良欣慰地笑了。
“娃她媽不容易,忙前忙后伺候我們,家里全靠她撐著。我現在已經想開了,雖然癱瘓了,但是我們的家還是完整的。我還要好好活著,再苦再難,想一想妻子和孩子心里都是熱的。”白叔良說。婆婆董玉蓮也豎起大拇指:“我這兒媳婦是真好呀,整天伺候我這老太婆,不喊苦不嫌臟,這些年真是難為她了,我能熬到現在,全是托兒媳婦的福!”
日子在艱難中慢慢度過,真情在平凡中不斷升華。李芳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一位農村婦女樸實、善良的道德情操,唱響了一首敬老愛親的動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