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楊林 阮斌)受9月份以來的持續降雨秋淋天氣影響,商洛市今年秋收秋播工作嚴重滯后。截至10月17日,市農業局統計顯示,全市秋糧已收91.7萬畝,其中已收玉米81萬畝、大豆10萬畝,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尚欠54.3萬畝、25萬畝、17.3萬畝待收。據市氣象臺17日15時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明天(18日)起,商洛陰雨天氣將基本結束,25日前無明顯降水。為此,市農業局搶抓有利時機,提出六項對策,要求各地切實抓好秋收秋播工作,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搶時加快收種進度。針對目前土壤處于過濕狀態的實際,各地要引導群眾對積水田地及時排水降濕、清溝理墑,確保秋收秋種順利進行。搶抓雨后晴好天氣,加快收種進度,對已收作物做好晾曬入倉,確保顆粒歸倉,對已播田塊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勻苗足。力爭把冬小麥播在適宜高產期,大力推廣玉米適時晚收技術,利用后期光照資源,增加秋糧產量。
科學優化種植結構。大力實施“擴薯穩麥優玉米”戰略,穩定小麥播種77萬畝,冬播馬鈴薯18萬畝,種植油菜11萬畝,發展蔬菜10萬畝,穩定提升種植效益。
集成推廣高產技術。重點推廣選用良種、適期播種、深翻整地、規范間套、機播條播、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七大技術,提高小麥播種質量,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
重視農業技術服務。統籌農技、植保、種子、農機、農業執法等技術部門力量,大力普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狠抓病蟲草害綜合防控,加強種子調運供應,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合理調配農用機具,指導安全作業。各縣區要抓好10個小麥綜合高產示范田建設,促進主產區單產水平和種植效益穩定提高。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按照“替、精、調、改”和“控、替、精、統”的技術路徑,繼續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提高耕地產能。積極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工程,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對糧食生產功能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實行精準管理和永久保護利用。
加強農情信息調度。嚴格落實農情調度“一周兩報告”制度,確定專人按時上報。加強小麥四情監測,及時做好種子價格、供求信息、品種結構、農機調度以及秋播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等信息收集和報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