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倩 肖云
他活在無聲世界里,卻能感知到世界最珍貴的情感;他不能言語一句話,卻用行動訴說著無盡的愛;他沒有上過一天學,卻能踐行著令無數人動容的孝心真情。他叫蔡建設,是一個自幼就聾啞的年逾花甲老人,26年如一日地照顧著癱瘓在床、如今已86歲的老母親。
蔡建設一舉一動都在彰顯著對母親的孝心和愛心,他默默堅守在母親病床前的事跡被左鄰右舍和小區居民連連夸贊,知情者為他豎起大拇指點贊。
10月23日,秋風蕭瑟,寒意初顯。在蔡建設的弟弟蔡建忠的帶領下,我們走進蔡建設和母親居住在商洛市區金岸小區的廉租房里,雖然面積不大,家具簡陋,但卻收拾得干凈整齊,蔡建設正坐在床邊給母親按摩胳膊,沒有一絲聲響,似乎屋子里流淌著一股安靜卻暖洋洋的空氣。
見到有人來,蔡建設起身讓座。這時,我們注意到,他的頭發已花白,歲月在他臉上也刻下了深深的印記,而在他握著母親胳膊按摩的時候,他是個一臉虔誠的孩子。蔡建忠介紹說,哥哥在兩三歲時由于生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變成了聾啞,于是后來也沒上學,沒成家,一直待在父母身邊。
在年輕時,蔡建設還跟著親戚一起出門打零工,21年前,母親突發腦溢血,導致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有人全天伺候。當時,父親也上了年紀,蔡建設就不再出門了,一心伺候在母親兩側。然而沒過幾年,父親也去世了,從此,他就一人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擔。
母親的生病和父親的去世讓家庭經濟非常拮據,蔡建忠就一直打工掙錢,負擔一部分母親的藥費和生活費,遠嫁的大姐也貼補點生活費來分擔一點生活壓力,而母親的吃喝拉撒睡都全靠蔡建設一人伺候照顧。
“雖然聽不見、說不了,但是我哥心里啥都明白,把老人照顧得很仔細,也很精心,喂飯送水、喂藥洗衣、翻身按摩,啥都做得很好。”蔡建忠既慚愧又無奈地說,他沒辦法分身既出去掙錢又在家專心伺候老人,只好多下力氣多掙錢。蔡建忠說到哥哥,他說只有佩服,老人由于癱瘓時間太長,還患上了白內障,幾乎失明了,腦子也不清晰,經常胡言亂語,而哥哥在老人面前,從來都沒發過脾氣也沒給過臉色,永遠都是一張笑臉,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照顧癱瘓老人,最要緊的是衛生。為了防止老人身上長褥瘡,消除異味。到了夏天,他不太出門,就坐在床邊給母親扇扇子、擦汗水,過上一會兒還要翻下身子,按摩按摩,以免老人得上褥瘡。老人牙齒不好,他每次都把食物精心加工,切成小塊,煮得很爛很熟,一口一口地喂飯,每次需要近1個小時。他用耐心和細心照料著臥床的母親,用無言的行動來表達著孝心無價,真情難買。
因為心里裝著愛,所以他無懼無聲無言,在時間的考驗下,他證明了殘缺和不完美并不能影響心里有愛和去踐行愛。他不僅在家對母親有耐心和愛心,在小區里,他也十分勤快和有公德心,經常幫助鄰里。只要他看到小區哪里有垃圾,他就會去清掃,哪個垃圾箱滿了,他就去收拾。
“蔡建設這人十分熱心,我親眼看見他在一個花叢里撿垃圾,打掃衛生,這人不但孝順還有愛心,人是真的好!”小區旁邊的南秦社區工作人員安萍說。一談起蔡建設這個人,她連連夸贊。她表示,照料患病老母親21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卻難能可貴。他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真情,他用一顆善良孝順的心懷溫暖著老人,使這個小家充滿了濃濃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