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保護水源地水質安全是水源地各級政府一項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市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全面推進“美麗商洛”“幸福商洛”建設的關鍵時期,為了進一步鞏固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成果,我市全面啟動了《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四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計劃投資46億元,將重點實施工業企業廢水污染治理、環保能力建設、鎮村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小流域治理、重金屬污染治理等8類135個項目,為確保“一江清水永續京津”應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做強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策劃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商丹和洛河兩大產業長廊,形成布局合理、錯位發展的產業集群,實現“最佳生產、最佳經營、最少廢棄”,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延伸拓展10大循環產業鏈,實施30個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和綜合利用項目。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提高太陽能、地熱能和空氣能應用比重,全面完成省上下達的節能減碳及四項減排任務。
二、突出治理重點,扎實開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一是全面推動“十三五”規劃實施。分解落實《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加快丹江及其支流沿線重點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做好重點控制單元水污染防治工作,確保丹江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二是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城鎮垃圾污水及配套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質監測、處理和應急處置能力,防止造成新的污染。三是加強重點防控區的環境監管,加大飲用水源地、丹江地表水質量監測,以大氣、水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為重點,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已建在建項目的監督檢查和集中整治,著力提升沿河林帶、濕地、蓄滯洪區生態功能,抓好南水北調人工增雨基地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尾礦庫專項整治,加快退耕還林步伐,切實增強植被涵養水源能力。
三、加強執法監察,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在實施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項目的同時,加強對重點區域和流域實施總量控制,確保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水質達到規定的環境容量和水質標準。一是設立水源地保護標志。嚴格控制項目建設,嚴禁污水直排河道,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杜絕水質污染。二是嚴格建設項目管理。按照項目審批核準程序,將環境影響評價和水資源論證作為剛性前置條件,充分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最大程度上減少工藝流程污染,確保“增產不增污”。三是健全生態保護機制。建立完善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健全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預警應急體系,推行排污權、碳排放量配額和市場交易,試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切實保護好商洛的綠水青山和藍天白云。
四、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環保意識。緊緊圍繞“一江清水供京津”政治任務,突出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一是部門之間緊密配合相互協作,加快項目建設,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確保水環境質量穩步提高。二是定期公布各類環境信息,增強全民水污染防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三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曝光違法行為,表彰先進典型,為推動丹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堅實的輿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