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深處,青磚鋪的泥土小院,青藤老屋柿子樹,土磚砌的院墻,組合出一個普通的煙火農家。不成方圓的泥巴院子里,星羅棋布著雞籠、狗窩、豬圈,它們是小院里最熱情最活潑的元素。淳樸閑靜的農家院兒,與青山綠水相依,幾聲雞鳴犬吠,一米陽光斜倚,老家如一幅日久月深的水墨畫兒,深深地鑲嵌在我記憶的箋上。
家門前一條清泠泠的小河,流淌著我年少的時光,閃爍著童年的記憶,似零零散散的碎片,藏在河兩岸的柳枝間、草叢里。幾十年的光景,轉瞬即逝,所有的風景已成過往云煙。曾經的農家院、斑駁滄桑的老屋和老屋裝載的故事,掛在冬天枝頭映著火紅的柿子,零零碎碎散落在記憶的長河里。
故鄉的老屋,是父母守候在故鄉村落里最美的風景。
故鄉的老屋是承載了這個家的初始和一段難忘的歲月。在我的記憶里,故鄉的那一座老屋,在生命的歷程里,留下一份歡悅,一份傷痛。在我淺薄的腦殼中,曾經一度在意的居所,已成為最珍貴的過往,塵封在歲月里的轍痕,呼嘯而至,追逐歲月的回聲,老屋在我超然的心境中再一次相遇……
故鄉的老屋,有南北通風的幾扇窗。即使炎熱的夏天,房間也特別的涼爽。每天清晨習慣地打開窗戶,燦爛的陽光就會照耀溫暖的廂房,屋檐下的燕窩里歡快地嘰嘰喳喳,燕子們如同把美妙的歌曲吟唱。菜園里的各色蔬菜花競相開放,蜂舞蝶飛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面,似乎一切都充滿勃勃生機。尤其是場邊柿子樹下精彩綻放的牽?;ケP花交織在一起,紫色和粉色的牽?;ǘ鋬汗闹∽欤咨t色的磨盤花一個個腆著肚皮,熱熱鬧鬧散發著濃郁的芬芳,讓老屋久久地飄香。
老屋原初只是低矮的三間扁擔屋,這是爺爺奶奶留給父母的記念。父母用土坯把它改造成帶有包廂屋的四間明柱房子。父母將它細心照料,去年又請人翻修了屋脊重苫了新瓦。樓房是村子里年輕的建筑,老屋和父母一樣滄桑。日漸老去的父母和老屋靜看春華秋實,把守望演繹成歲月流逝,把小院的門檻坐成兒女心中最美麗記憶。
老人怕冷,父母在他們住的屋子里盤了一個火炕,在炕沿下留一個火塘,用來燒炕取暖。冬天夜長,為了給火炕取暖,父親總是在下雪之前弄一大堆疙瘩柴,準備好多松樹油引火柴。父親一生勤快,母親做飯從沒燒過濕柴禾。燒炕也是一樣,全部是干干的柴禾。每次燒炕,要往灶坑里塞進一大棒苞谷芯子,或者是一抔干樹葉,再用松樹油把火引著,只聽灶坑里的火苗呼呼做響,十幾根一尺見長胳膊粗的疙瘩柴,火炕就會一熱到天亮?;鹛吝呏靡怀谕吖?,每每火塘里有粗大的炭火,用火剪夾到罐里,用一塊事先備用的木板迅即蓋住。冷卻后就是極好燃著的火煤子。
十月的雨一場比一場冷,父親在看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之前就早早燒一盆子火炭,炭火的余熱散盡,就到晚間睡覺時間。遇上順眼熱鬧的電視劇,父親再加一锨子火煤子,湊合著能看兩集電視。
冬天雪下得頻繁,幾場大雪過后,院子里的積雪堆得跟小山似的,父親用鐵鍬開一條彎曲的小道,潔白的雪道成了我玩耍的好地方。并且利用這些潔白的雪,堆起雪人,用廢舊燈泡做眼睛,用紅辣椒做嘴巴,脖子上圍一條紅絲巾,雪人在小院子是一道風景,溫潤著枯燥的冬季。
故鄉的老屋,盡管家徒四壁,但卻彌漫著溫馨和溫暖的舒暢。三十年前的老屋,每當晚飯后,盡管煤油燈閃爍著微弱的光。但是爺爺習慣地忙著編大大小小的籠子,奶奶在織布機上從早忙到晚;老爸忙著修理明天急用的鋤頭扁擔;老媽卻要洗全家人的衣裳,還要打麻繩、納鞋底等;而我和弟弟就要在煤油燈下看書寫作業。盡管煤油煙有些嗆鼻子和眼睛,但是靜謐祥和的夜晚,煤油燈卻照耀著一家人忙碌微笑的臉龐。這時如清澈如水的月光照進房間,照亮的是我們快樂幸福的時光。
故鄉的老屋,仿佛是一道年久珍藏的畫廊,輕描淡寫出那年那月的清貧時光。溫暖的火炕,高大的水缸;做飯的大鍋,燒火的疙瘩柴兒,都是記憶中難忘的念想。頓頓粗茶淡飯,日久彌香。也許就是這簡簡單單的農家一日餐,父母遠離“三高”苦惱,用清淡書寫著一世情懷。
告別天真浪漫的童年,進入到高中緊張的學習階段,為了給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父親在縣城里租了房子,母親跟著我陪讀,父親在鄉下繼續耕種家中的土地,守護著家中的老房子。
故鄉的老屋,幾十年走過歲月的雪雨風霜;幾十年記錄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滄桑;幾十年見證著一代代人的艱難成長;幾十年把家人的快樂和幸福收藏;幾十年把生活的辛酸苦辣品嘗……老家的老屋,曾親眼目睹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面對生活的艱辛而無盡的惆悵。最終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毅然決然地背上行囊。即使吃盡千辛萬苦,也要長年累月地奔波在打拼的遠方!
自從我在小縣城添置了新房,加上孩子在縣城讀書之后,離開老屋已有很多年,忙碌的日子,很少只是偶爾回去探望,可在心里,我清楚地記得它的模樣。
故鄉的老屋,如今已改變了模樣。小河小溪是村子的血液,公路似血管交錯疊加,隔河二岸,小橋垂柳,土地平曠,青山如黛。整潔的院落,高高的院墻,連著一條條入戶的電線光纖。屋內家用電器應有盡有豐富多彩,村民們喜氣洋洋,到處都是繁榮富強的景象。裊裊的炊煙里飄蕩著家的味道。
年是季節送給老人最好的禮物,母親站在村口,牽著年和季節的大手,把漂泊在外的兒女深情地召喚。一大家子匆匆歸來,圍坐在昔日熟悉的火塘邊,聚攏在母親暖和和的爐子旁,幸福的事,歡快的心,說著笑著,年就高興地過去了……
故鄉是永遠的粉紅色印記。家有老是個寶,老人是故鄉的最后一抹晚霞,夕陽垂暮,不是一天的結束,而是孕育著明天早晨的更紅更燦。
老人是家,老人安康家里興旺。故鄉的老屋老人,總是讓人心里暖暖的,有著說不完的話寫不完的字,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洇浸,還會發酵出更多幸福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