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白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復古
我們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大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先賢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燦爛的優秀文化遺產,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今天,當日益繁榮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心之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文化自覺,堅持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的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為此中央已做出全面實施的戰略部署,自然應該認真貫徹落實。
譬如,新聞出版界要組織專家學者認真學習研究先賢們留下的經典著作(包括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科學技術的各個方面)做好發掘整理,做出新的闡釋普及,做好轉化創新,講好中國故事;教育部門、學校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民族文化教育,詩詞誦讀,漢字書寫,強化傳統文化知識的薰陶教育;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普及,開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教育;保護祖先留下的文化古跡;對曾經為民族文化發展作出貢獻的文化名人舉行必要的紀念活動,旌表他們的高尚情操,學習弘揚他們的文化創見;投資建設一些歷史博物館、圖書館及重要的文化設施等,都是必要的。總之,要實的不要虛的;要有永久之計,不要權宜之計;要統籌安排,不要一個和尚一道法,一個將軍一道令;要經得住歷史的檢驗,歲月的淘洗。
然而,毫不諱言地說,現在形式主義、應景的東西還是不少,而且還大有泛濫之勢。總是有那么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熱衷于搞表面文章,玩花架子,或撈政治資本,或從中漁利。他們不惜斥巨資耗民力造假古董,修什么殿堂、紀念館,搞所謂地方名人雕塑、紀念碑,等等,有些甚至完全是無中生有的想當然。更令人不安的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大搞所謂歷史文化名人的祭祀活動,聲勢越來越大,攀比之風越來越盛。祭黃帝、祭炎帝、祭文字始祖倉頡、祭道家始祖老子、祭儒家始祖孔子、祭亞圣孟子……殿堂里香煙繚繞,燭光長明,殿前杏黃旗鋪天蓋地,人聲鼎沸,鞭炮震天,刀槍劍戟儀仗森列,一批官員們個個峨冠博帶,長袍闊袖扭捏作態,顯得煞有介事……
試問:現在已是21世紀,難道弘揚傳統文化就必須回到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模樣嗎?有這個必要嗎?況且,這些場面裝扮、服飾是仿效哪朝哪代的,恐怕連主事者也說不清道不明。其實,多是不倫不類而已。再說,這種宗教式的儀式,與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時代合拍協調嗎?它符合社會主義文化的意蘊嗎?它又向社會傳遞著什么旨意呢?真讓人莫明其妙!還有在一些地方,中小學生讀經典,誦詩詞,都要穿上古裝,把一個個現代青少年打扮成老夫子形象,有這個必要嗎?真是咄咄怪事!必須明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復古,絕不是要今天的人們回到古代的生活情景中去。
少一點花頭形式,多一些求真務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要真功夫的,否則只能是一陣瞎折騰。
筆者自知是一個“不識時務”的人。運筆至此,我想起20多年前五花八門的“氣功”風靡之時,在我們政府機關的千人大禮堂,坐無虛席,包括許多領導干部恭聽“氣功大師”什么“帶功傳授”。令我吃驚的是,那位“大師”竟然在臺上公開詆毀馬克思主義不懂生命科學,露骨地誣蔑社會主義,宣揚“靈魂不死”的唯心主義觀念,我們的聽眾卻熱烈鼓掌回應。會后我在《商洛日報》上寫了一篇文章《心誠則靈》給以揭露和諷刺。有人說因為我“心不誠”,“不識時務”。現在被吹捧得神乎其神的“氣功”早已煙消云散,那位大師大概也到她該去的地方去了。今天我又對所謂弘揚傳統文化的怪象“不識時務”一次,怕也是秉性難改的原因吧。5月7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