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方立 李小龍)5月19日,由陜西省旅游局、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主辦,市旅游局、鎮安縣政府承辦的第五屆“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在我市鎮安縣塔云山景區拉開帷幕。
本屆“對話”以“長江與黃河旅游帶融合發展”為主題,引入秦嶺、長江、黃河“三大旅游帶”和南北旅游大互動發展理念。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副秘書長徐崇哲,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熊召政,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陳冬紅,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等4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名人為我省旅游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鳳凰衛視主持人胡一虎和陜西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小民擔任“對話”主持人。
“三帶融合”助推陜西旅游大發展
“對話”活動圍繞全民休閑旅游時代新特點和陜西省未來五年“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發展理念,對話嘉賓提出“三帶融合”這一新的旅游理念。專家認為,黃河沿線涉及“一帶一路”陸上沿線范圍;長江水系連接海上絲綢之路;主體位于陜西的大秦嶺聯通中國南北,自然形成“一山兩河”三個經濟帶串聯在一起,其相互融合發展必將產生巨大效應。
徐崇哲指出,長江、黃河、秦嶺在中國都非常有名,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山大河,生態價值不可估量。陜西直接擁有“三大經濟帶”,也決定了陜西旅游的“根骨”非常好,意義重大,無論是生態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不可估量。
熊召政說,絲綢之路一路向北都是沙漠、戈壁、雪山,秦嶺是西安的后花園,秦嶺的水流向北京。全域不僅僅是旅游,更是生態。全域生態才有最好的全域旅游。
陳冬紅認為,從“三帶”融合角度看,陜西占據水上、陸上、航空等多方面優勢。曾博偉指出,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公布了10條精品旅游帶,提及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和黃河華夏文明旅游帶,公布了20個重點旅游功能區,包括秦巴山區。
借“一帶一路”東風推動國際化旅游
圍繞陜西未來五年“建設國際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標,“對話”嘉賓提出,要立足中國旅游概念,放眼國際視野,聚焦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和黃河華夏文明旅游帶融合互動,借助“一帶一路”東風,著力打造國際化旅游。
徐崇哲提出,在國際層面發展旅游業,定位至關重要。陜西自身條件很好,有一個定位非常合適,就是中國正統文化輸出的先鋒。唐朝時,長安兼容并包,對外國的優秀文化不抵觸,這是文化上的自信。當今,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應該更有這樣的自信,借“一帶一路”的東風,把國際游客引進來,把優秀的文化輸送出去,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讓全世界的人都能了解陜西旅游。
曾博偉提出,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發展陜西旅游業,首先要從思路上轉變,歷史上的輝煌已經過去,未來西安可以把旅游作為龍頭,把陜西作為全域旅游發展,把生態作為本底,把文化作為靈魂,把陜西建成世界重要的旅游中心;要從旅游的封閉狀態走向開放狀態,國際化不只是游客、標識國際化,服務、管理、旅游發展要素也要國際化,要有更多的國際著名旅游企業來投資;要有氣魄,從跟隨走向引領,用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思維,把文化和現代旅游結合起來。
熊召政建議,發展全域旅游要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在景點建設上把服務設施做好,旅游的創新應該突出服務。同時,要將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質作為旅游產業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
陳冬紅建議,在抓定位、規劃和變思路的同時,必須抓好品牌建設,讓南北文化和經濟騰飛在這里深度融合,讓陜西旅游乘著“一帶一路”的翅膀享譽世界。
場內外觀眾熱情參與互動熱烈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的“秦嶺與黃河對話”,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已成為5月19日中國旅游日當天全國影響力最大的主題活動之一。
當天,央視、鳳凰衛視、陜西衛視、美國紐約中文電視等近百家媒體現場采訪報道本次“對話”活動,秦嶺、黃河、長江沿線部分城市、景區代表聆聽了嘉賓“對話”。
在活動現場,還增加了場內外觀眾互動環節。通過眾多電視、網絡、廣播、VR、自媒體的全程直播互動,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反響。秦嶺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塔云山仙境般的自然畫卷,也通過各種媒介聚焦傳播,走進了國內外游客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