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董興勤 任肖赟)近年來,洛南縣把培育區域優勢特色產業作為實現產業扶貧的著力點,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分類指導、長短結合”的原則,依托資源優勢,做強優勢產業,做精特色產品,奮力追趕超越。
縣上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模式,推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與食品加工、旅游休閑、觀光度假和健康養生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圍繞全域旅游調優結構,重點發展萬壽菊產業、油菜產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蟒嶺綠道、老君山景區、饅頭山景區、撫龍湖景區為重點,著力打造花海景觀,2016年種植油菜4500畝,萬壽菊8500畝,實現油菜畝產值600元,萬壽菊畝產值2500元,帶動貧困戶6000戶,戶均農業增收3500元,帶動農家樂等第三產業綜合收入1.5億元。油菜作為花海景觀建設和養蜂產業配套項目,今年油菜種植2.5萬畝,計劃栽植萬壽菊1.2萬畝,實現種植、養殖、旅游有機結合,增加農民收入。
七彩田園農業園區是石門鎮一家食用菌產業扶貧孵化園,年生產食用菌200萬袋,他們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精準脫貧帶動模式,由公司負責承接訂單和產品銷售,合作社采取“工廠化菌包專業化生產+農戶分散出菇管理”的生產方式組織生產,從2016年至2018年將183戶貧困戶納入合作社,采取“借袋還菇”的方式進行幫扶,合作社先期為貧困戶墊付每個菌袋2元,貧困戶根據各自意愿,認領2000-10000袋菌袋自行管理或委托園區統一管理,待成品食用菌銷售后,扣回先期墊付的菌袋成本費。目前園區實行統一制作菌種、制裝菌袋、滅菌處理、技術管理、訂單銷售、產銷一條龍服務的利益聯結和紅利分享機制。2016年,社員人均收入1.2萬元,已帶動50戶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就業,戶均收入1.5萬元。目前,全縣從事食用菌產業的農業園區等新型經營主體共有410個,帶動2000戶貧困戶,6000個貧困人口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產值4000萬元,戶均收入達2萬元以上。
大力推行“三帶一創”“五帶四聯六精準”模式,發展生豬、核桃、烤煙等特色農業,預計今年可實現特色產業產值28億元,通過集團公司承載、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園區吸納、合作社幫扶、能人大戶引領,讓貧困戶通過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參股分紅、務工就業等形式,實現3302戶,1.21萬人產業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