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吳國昕)山陽縣圍繞省級“雙培雙帶”示范縣建設,堅持“把農村黨員培養成實用人才,把實用人才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積極支持農村黨員和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大力培育鄉土人才,精準發力,聚力脫貧攻堅。
超前謀劃挖潛能。縣上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完善雙培雙帶年度計劃和三年規劃,對癥下藥扶智造血,計劃創建精品“雙培雙帶”示范點36個,培養實用人才萬余人,激活發展潛能,增強發展后勁。
攜手幫扶帶人才。建立縣鎮村三級抓責任制度,組建鎮辦脫貧攻堅工作組18個、行業技能團隊11個、駐貧困村工作隊129個,落實脫貧攻堅幫扶干部4874名、幫扶項目1120個,發展產業基地756個,培育法官廟村等示范村30個,培樹示范帶動標兵100名,帶動貧困戶4700戶,組織轉移技能就業1.6萬人,80%以上的“雙培雙帶”對象成為致富能手,聯系村、戶成為示范點。
科技幫扶育人才。強化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培育職業農民498人。選派36名具有專業技術特長人員入駐10個農業產業園區、17個基地、7個龍頭企業,開展設施蔬菜、高產創建、畜禽養殖與疫病防治、中藥材栽培與管理為重點的技術推廣和科技服務,受訓86780人次。產業幫扶促增收。以果、畜、藥、茶等為重點,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實行短中長產業相結合,采取“專家+企業+農戶”“專家+農戶”等模式,帶動培育鄉土專家,建成產業基地756個、現代農業園區20個,發展立體生態農業示范戶769戶,統籌發展村級合作社523個,培育發展電子商務企業40多家,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大戶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政策激勵促創業。制定出臺全民創業辦法、促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若干優惠政策、創業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細則、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脫貧攻堅產業扶持辦法、脫貧攻堅金融扶持辦法等40多項扶持政策,培育金川封幸、佳泰養殖、贏正食品等農民工創業實體2100個,發放惠民補貼資金3.9億元,兌現產業直補資金3150萬元,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94萬人,創收5.8億元。
技能培訓促就業。開展返鄉農民工、城鄉個體戶定向訂單培訓、定向培訓、項目培訓、技能培訓、適用培訓,免費舉辦各類培訓1000多期,培訓農民工4萬人次、創業培訓3000人次、技能培訓3.7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