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看病時需注意有關事項
本報記者 呂麗霞
近期,不少市民發現,市區幾家醫院門診診查費普遍上漲。那么,這是新政的實施,還是醫院私自漲價行為,門診診查費的上漲將給群眾就醫帶來哪些新的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門走訪了市衛計局。
“破舊立新”實施新政
為了改變之前各個醫院“以藥養醫”現狀,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我市積極落實《陜西省城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7版)》,由市物價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發文,對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進行了改革。
據了解,從今年4月1日起,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五家醫院實施醫療新政。其中門診診查費的上漲是此項醫療改革最為直觀和備受社會關注的內容之一。
據市衛計局工作人員提供的文件顯示,此次門診診查費上調,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上漲幅度不同,其中上漲后收費最高的為主任醫師門診中醫辨證論治,收費標準為18元,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9元。
系列新政同時施行
與此同時,從4月1日起,關于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系列新政一并實施。一方面取消了城市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城市公立醫院對藥品(不含中藥飲片)實行零差率銷售,另一方面調整和規范了包括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及檢驗等在內的六個項目醫療服務價格。
降低大型醫用設備如磁共振、CT等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和檢驗類項目價格;提高診查、床位、護理、手術、治療及中醫等類別中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放射治療、血液透析等涉及部分特殊群體的相關醫療服務項目及部分檢查、治療、手術等項目價格維持現行標準不變;對市場競爭較充分的口腔、醫學美容、中醫推拿等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以及特需服務及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公立醫療機構自主定價;合并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適當提高六周歲以下兒童手術項目的標準基礎。
門診診查費可報銷
記者了解到,此次醫療價格改革是結構性調整,總體上不增加患者就醫負擔。在醫療改革系列新政出臺后,市上也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對城鎮居民看病時提高的門診診查費進行報銷。根據政策,凡在本市范圍內參加了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居民,在實施新政的五家醫院就醫的門診患者,門診診查費提高部分由政府買單。對群眾來說,門診診查費個人消費不變。
市衛計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居民,患者就診時,要注意在各個醫院大廳或掛號窗口閱讀相關政策,并帶上醫保證或合療證、身份證掛號登記,經醫療機構審核后,實時進行報銷,報銷受理時限僅限就診當日,過期將不予補報。此項政策4月1日至4月30日為過渡期,5月1日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