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楊舒雁 張文虎)今年以來,山陽縣楊地鎮白馬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全村產業發展,做到中長期與短期項目相結合,全村如期整體脫貧有保障。
白馬溝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全年無霜期只有180天左右,許多經濟及農作物種植受到了極大限制。針對這一特點,鎮政府及白馬村委會決定大力發展適合高山生長的經濟作物及中藥材,目前已初具規模,其中長期項目讓群眾收入穩定增長,發展成片連翹2200畝,在原有1056畝的基礎上,今年新增面積944畝,后期群眾年穩定收入在220萬元以上;高山優質甘蔗酒讓地域劣勢變優勢。榨桿(甘蔗的一種)適宜高海拔環境生長,白馬村自古以來就有種植榨桿和用其釀酒的傳統。為持續發展這一優勢產業,在鎮政府和幫扶單位縣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村委會成立了榨桿酒合作社,目前營業執照及基礎設施已到位,計劃年產優質榨桿酒2萬斤,僅此一項帶動貧困戶30戶,每戶年穩定增加收入在萬元以上。中短期項目讓貧困人口年年有盼頭,蒼術、柴胡、豬苓等這些地域優勢產業,全村累計種植301畝,栽植豬苓1萬窩。近期,又籌措資金購買500斤油葵種,逐戶分發,逐畝登記落實種植面積1000畝,讓各家在食用后又增加一項收入。基礎設施建設讓群眾喜笑顏開,產業發展讓貧困家庭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基礎設施建設讓大家居住舒適出行更加方便。今年計劃完成10公里的通組路拓寬和硬化工作,5公里進村公路綠化目前已到位,路燈覆蓋率達到70%以上,民居改造正在規劃中,院落美化全覆蓋,年底實現貧困戶一廁一圈一灶一院落的新標準。